首页 > 军事历史 >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

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32节

  “槐树胡同临街小楼。楼下堂屋灶房,楼上两间敞亮卧房,还带个小露台!通风好,视野开阔,地段是真的不错,月租五两六钱。”

  他引着二人登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,灰尘簌簌落下。

  王明远试着跺了跺脚,楼板呻-吟般晃动,临街的叫卖声清晰入耳。

  “此处……未免喧闹了些。”王明远蹙眉,这书如何读得下去?

  “看完这套,周老四又引着他们拐进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干净小巷,尽头是一扇新刷了黑漆的木门,墙头探出半棵光秃秃的老树。

  “这坐小院,闹中取静!一进院子,正房三间,中间堂屋,左右卧房,西边还单隔出个小书房,窗明几净!

  东边是灶房杂物棚。院子不大,可方正干净,您瞧这梧桐树,夏天遮阴,秋天听响,雅致!

  月租正好五两,半新不旧,家具齐全,墙也是新刮的石灰!”

  王明远一眼便相中了。

  小书房窗下摆着一张结实的榆木书案,正对着院中那株老树。

  他都能想到,马上开春后清风吹过,新长出的树叶沙沙作响的样子。

  大哥也难得点头:“这院子敞亮,灶房够大,煮饭也施展得开!”

第40章 租房

  从第三处院子出来,日头已经西斜。

  周老四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:

  “王相公,这三处您也都瞧仔细了。水井巷实惠清幽,槐树胡同敞亮方便,梧桐里么……雅致实用,价格也适中。

  您看,中意哪一处?若是合意,小人这就去寻房东立契画押,免得夜长梦多。”

  王明远心中虽已倾向梧桐里小院,但毕竟五两银子不是小数目,且是四个月的租期,合计要二十两银子。

 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哥,王大牛黝黑的脸上也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,但眼神里透着庄稼汉特有的谨慎。

  “周老伯,”王明远拱了拱手,

  “承蒙费心引荐,只不过这花费银两颇多,容我兄弟二人商议一夜,明日一早定给您准信。”

  周老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,但很快恢复如常,连连点头:

  “应当的,应当的!置办安身之所,是该仔细思量。

  明日巳时前后,您二位可到西市牌楼旁那家‘张记茶肆’寻小人便是。

  若定了房子,小人保管给您办得妥妥帖帖!”

  奔波一日,腿脚酸软。

  兄弟俩在巷口寻了家热气腾腾的“张记面馆”。

  王明远要了碗素汤面,勉强吃了半碗便吃不下了,搁了筷子。

  大哥面前已摞起三个空海碗,第四碗也见了底。

 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意犹未尽地咂咂嘴,眼睛瞟向热气腾腾的汤锅,喉结滚动了一下,却把碗一推:“饱了!饱了!”

  “大哥再添一碗吧?”王明远看着大哥那分明没填满的肚子。

  “不添了!”

  王大牛压低了嗓门,像是在自言自语,

  “府城吃饭太贵!这一碗抵镇上两碗的价!往后还是在家开伙,能省则省!”

  他看着弟弟关切的眼神,黝黑的脸上挤出笑,

  “俺吃东西快,山猪吃细糠,品不出细滋味,还是自己煮的实在,管饱!你别操心我!”

  “而且你自己想吃什么东西就吃,不用管我,咱有钱!”

  他拍了拍腰间褡裢,王明远知道那里面装着不少的散碎银子。

  王明远心头微酸,只能点头。

  回到暂住的简陋客栈,王大牛一边用热水烫着走得发胀的脚,一边仍絮絮叨叨:

  “三郎啊,我琢磨着,周牙人看着是实诚,可这府城水深,咱人生地不熟的……

  明儿个咱还是再找个牙人问问?万一有更好的呢?老话说‘货比三家不吃亏’嘛!”

  王明远虽觉得梧桐里小院已属难得,且周老四是同窗所荐,应无大碍。

  但看着大哥固执坚持的眼睛,也知道这笔巨款的不易,拒绝的话终究说不出口。

  便肯定地点点头:“大哥说的是,那明日……便再多看两家吧。”

  翌日清晨,兄弟在书院门坊区附近,寻了另一家门脸颇大的牙行。

  接待他们的牙人姓孙,三十多岁,穿着绸衫,油头粉面。

  眼神在穿着朴素、一身风尘的王明远兄弟身上扫过时,带着毫不掩饰的轻慢。

  “府学旁?清静小院?月租五两?”

  孙牙人嗤笑一声,指尖捻着几根稀疏的胡须,

  “两位相公,这都什么时候了?府试就在眼前,全府的郎君们可都涌进长安城了!

  过了府试就是院试,这一考就是大半年!

  你们当是乡下赶集呢?这个价,还想租好院子?”

  他随手从桌上抽出几张粗糙的纸片,

  “喏,瞧瞧这个,通铺大炕,月租八钱,离府学隔着三条街,走半个时辰就到!

  还有这个,南城根下的大杂院,一间偏厦,月租一两二钱,跟七八户人家挤一个水井,热闹得很!正经独门小院?有啊!”

  他抽出一张红纸,往王明远面前一甩,

  “喏,离府学三条街,月租八两!爱租不租!

  实话告诉你们,就这价,到了下月府试将近,涨到十两都有人抢着要!

  到时候,你们怕是连这大杂院的偏厦都摸不着边儿!”

  王明远看着那红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离谱的价格,一股火气直冲脑门。

  这孙牙人的嘴脸,与昨日周老四的诚恳务实判若云泥!

  王大牛也被这毫不掩饰的嘲弄激得面皮发紫,拳头捏得咯咯响。

  “有劳孙先生费心!”

  王明远深吸一口气,压下怒意,声音冷了下来,

  “这价,我等高攀不起。告辞!”

  他拉起大哥,转身就走。身后传来孙牙人不屑的嘀咕:“穷酸措大,考什么功名……”

  走出牙行,清晨的凉风一吹,王明远心头那股憋闷的怒火才稍稍平息,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切的清醒。

  长安居,大不易。

  科举临近带来的租房热潮,房租只会越来越贵。

  “大哥,”他停下脚步,看向身边兀自气呼呼的王大牛,

  “不必再看了。这市场行情,周老四昨日并未虚言哄骗,梧桐里那处,已是眼下能找到的最好选择。

  迟则生变,我们现在就去寻他!”

  王大牛重重一拍大腿:“成!就听你的!

  我也看出来了,这府城的牙人,没几个好东西!那姓孙的狗眼看人低!还是周老四实在!”

  兄弟俩脚步匆匆,直奔西市牌楼。

  当他们在茶肆中找到正呷着粗茶的周老四,并说出“定下梧桐里”的决定时。

  周老四脸上绽开真诚的笑容,利索地起身带路:“王相公爽快人!走,咱们这就去立契!”

  周老四麻利地唤来房东——一位拄着拐杖、须发皆白的齐老丈。

  租契是制式的,周老四逐条念来:

  “……坐落书院门甲字叁号,正房三间,西书房一间,东灶房杂物棚一间,院落一方……租期四月,月租纹银五两,押金一月……

  房屋日常小修由租客自理,大梁椽柱损坏由房主担责……

  租客不得在房内聚众喧哗赌博……

  退租时需提前半月告知,房主验看无损后押金退还……”

  王明远仔细听完,确认无误,让大哥取出沉甸甸的银锭:押金五两,首月租金五两。

  三人在租契上签字画押,周老四笑眯眯收了王明远额外封的五百文“牙钱”。

  一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交到了王明远手中,带着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。

  王大牛立刻赶去货栈取行李。

  王明远留下洒扫,刚掸净书案上的浮尘,院门便被拍得“砰砰”响。

  “有人在家吗?新搬来的邻居?”一个高亢的中年女声穿透门板。

  王明远开门,只见一个穿着靛蓝粗布衫、圆脸盘、眼睛滴溜转的胖婶子挤在门口,手里还捏着把没摘净的蔫菠菜。

  “哟!好俊俏的小相公!”

  婶子目光像刷子似的把王明远从头到脚扫了一遍,又抻着脖子往院里瞧,

  “就你一个人?打哪儿来呀?姓甚名谁?可是来考府试的?家里几口人?定亲了没?……”

  连珠炮似的问题砸得王明远晕头转向,只能含糊应道:

  “晚生王明远,咸宁县永乐镇人氏,初来乍到,备考府试……家中尚有父母兄嫂……”

  “哎哟!我就说嘛,一看就是读书人的相貌!”

  婶子一拍大腿,笑得见牙不见眼,

  “我夫家姓马,就住隔壁!街坊邻居都叫我马婶子!有啥事吱声!缺盐少醋只管来拿!

首节 上一节 32/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大唐: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!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