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军事历史 >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

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93节

  王家……王家这是要腾飞了啊!

  然而,王明远在最初的震惊之后,却迅速冷静下来。

  他想起了二哥离家前对妻儿那放心不下的念叨,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激动,恭敬却坚定地回道:“国公爷厚爱,学生代二哥叩谢!”

  他先是行了一礼,随即话锋一转,

  “二哥自幼确有一腔报国热血,常恨不能驰骋沙场,保家卫国。

  但此乃人生大事,且家中二嫂新育幼侄,且幼侄尚在襁褓,二哥身为丈夫与父亲,责任重大。

  学生以为,是否从军,还需二哥自行决断,并与家人仔细商议。

  学生不敢擅专,亦不能替二哥应下此事。”

  这番话,既表达了对定国公的无比尊敬,也委婉地说明了现实困难,更将最终决定权交还给了王二牛本人,情、理、礼俱全。

  堂内一时间静默下来。

  周巡抚和杨总督都有些意外地看着王明远,没想到这少年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,竟能如此沉稳冷静,思虑周全,不忘家人,不禁又高看了他一眼。

  崔知府则是急得差点跺脚,心里暗骂徒弟太过实诚,这等机遇,便是先应下来再慢慢劝说二哥也行啊!

  怎能当面就把路给堵了?

  唯有程老国公,闻言非但没有不悦,眼中反而掠过一丝更深的欣赏。

  他哈哈一笑,笑声爽朗,冲淡了堂内略显凝重的气氛:

  “好!说得好!是老夫唐突了,思虑不周。

  男儿志在四方,然家室之责亦不可轻弃,理当由他自己抉择!

  如此,老夫便与你们一同回清水村,亲自去问你二哥!”

  他顿了顿,笑容更盛,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亲切:

  “说起来,老夫与你们王家也算共过患难,与你二哥更有救命之恩未报。

  老夫此次要亲自登门,一来拜谢你二哥援手之恩,二来嘛……也尝尝你王家名动清水村的卤肉,是否真如你二哥那晚说的那般美味!哈哈哈!”

  亲自登门?定国公要亲自去王家?!

  周巡抚、杨总督彻底懵了,只觉得今日所见所闻,简直比戏文还要离奇。

  崔知府更是张大了嘴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
  王明远也是心头剧震,看着老国公那爽朗而真诚的笑容,知道这绝非客套。

  他压下翻腾的心绪,深深一揖:“国公爷驾临,寒舍蓬荜生辉。家父家兄若知,定然欣喜万分。学生……谨代表王家,恭迎国公爷大驾!”

  “好!那就这么说定了!”老国公一锤定音,心情极佳。

  杨总督和周巡抚对视一眼,再看向崔知府和王明远的目光,已彻底不同。

  尤其是看向崔知府时,那眼神里多了许多难以言喻的深意和……郑重。

  一场突如其来的寻访,最终以一种谁也未曾料到的方式落幕。

  夜色更深,王明远回家的路上脑中还是思绪万千。

  定国公……二哥的机缘……王家的未来……

  这一切,来得太快,太不真实。

第112章 告别

  告别了师父后,王明远晚上回到了张家,又召开了熟悉的“全家动员大会”。

  此刻,堂屋里,油灯的光晕有些昏暗,映着王金宝黝黑脸庞上复杂的表情——有惊愕,有惶恐,还有一丝被天大馅饼砸中的晕乎。

  “国……国公爷?就是……就是戏文里说的那种,戍守边疆,能上金銮殿见皇帝的国公爷?”

  王金宝坐在椅子上的声音有点发飘,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膝盖上旧裤子的布料,“他……他要去咱家?去清水村?去咱王家院子?”

  王明远坐在他对面,点了点头,语气尽量平静:

  “是,爹,就是那位老丈,是咱们大雍朝的定国公。

  他念着二哥的救命之恩,想亲自登门拜谢,也……也想再见见二哥,或许是想让二哥从军去他的麾下效力!”

  “哎呦我的老天爷……”旁边的赵氏手里的针线活都忘了,针尖差点扎到手指头。

  她最近在府城实在待得无聊,鞋垫都纳了一打了,不过她已经放弃了在鞋垫上绣花,就单纯靠着手劲儿大,纳的快。

  “这……这哪使得啊!咱家那破院子,院墙都没垒全乎,猪圈味儿都能飘到堂屋来!咋能接待国公爷那种贵人?这不是……这不是寒碜人吗?”

  她越想越慌:“不行不行,得回家后把院里那堆柴火挪了,鸡圈也得再扫扫……”

  “娘,您先别急。”王明远连忙安抚,“国公爷不是那等讲究排场的人。那日山崩地陷,什么狼狈情形没见过?他看重的是情义,不是这些虚礼。咱们平常心对待就好,太过刻意,反倒显得生分。”

  王金宝深吸了好几口气,才勉强压下心里的翻江倒海,他到底是是一家之主,拍板道:“三郎说得在理!贵人看重的是咱家的实在!咱就该怎么过还怎么过!”

  这会王大牛突然出声:“三郎,爹这腿……大夫虽说已无大碍,但这么远的路,坑坑洼洼的,会不会颠簸又严重了?要不……你们先回去?我跟爹在府城再将养几日?”

  王明远还没说话,赵氏先不乐意了:“那咋行?国公爷上门,家里没个长辈像什么话?再说,你们俩在这儿,我咋能放心?”

  王明远沉吟一下,出声道:

  “爹,娘,大哥,明日一早让狗娃再去请回春堂的刘大夫来一趟,让他再仔细给爹瞧瞧。

  若他说无大碍,咱们就后日便出发,尽早回家休养。

  若实在不行……爹您的身体更重要,到时候就按大哥说的来。”

  见儿子考虑得周全,王金宝也不好反驳。

  这半月以来,他在谨遵医嘱这事情上实在也拗不过这两个儿子,只能无奈的点点头:“成,就听你的。”

  于是,次日一早,家里人就忙活开了。

  张文涛一听他们明天就要走,胖脸立刻垮了下来,虽然拽着王明远的袖子,但眼神却巴巴的瞧向虎妞:

  “怎么这么快就要走?咱那茯茶作坊刚选好址,我还想让你帮我参谋参谋呢!

  还有最近官道通了,酒楼和铺子又开始营业了,听说福星楼为了招揽生意,新出了道炙羊肉,说是什么西域传过来的法子,我还没带你去尝呢!”

  虽然说话是朝着王明远说,但是那话的意思则更多的是邀请虎妞一起去品尝。

  王明远无奈地笑笑,和张伯父还有张文涛解释了缘由,自是惊的两人下巴都快掉了下来。

  张德海冷静下来后,立马拍着胸脯保证:“明远贤侄放心回去!这等大事自然最是要紧!作坊的事包在我身上!路上用的马车、干粮,我让伙计给你们备最好的!”

  又聊了一些细节后,王明远出门拐去了另一条街巷。

  李明澜寄居的那间小院门虚掩着,他推门进去,只见李明澜埋头在一堆账本里,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。

  灾情发生后,李明澜的就职的当铺受灾严重,在王明远的劝说和推荐下,已经开始跟着张伯父操持商队的工作了。

  听到动静,李明澜抬起头,见是王明远,脸上露出笑容:“明远兄?你怎么来了?快坐!我这儿乱得很。”

  王明环视了一下这间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屋子,问道:“李兄,在这里还习惯吗?张伯父这边的事务可还顺手?”

  “习惯!太习惯了!”李明澜放下算盘,语气里带着感激和兴奋,“肯定比守着当初的当铺强多了!张伯父让我帮着打理商队往来的账目,虽然忙些,但充实!明远兄,这次真多亏了你!”

  “举手之劳,李兄不必客气。”王明远摆摆手,“我明日便要随家人回清水村了,特来告知一声。日后若有难处,可直接去寻张伯父或文涛兄。”

  又是一番交代和解释后,王明远离开了小院。

  然后又和这情形一样,去拜别了府学的同窗——陈嗣。

  他自从上次院试落榜后,就被父亲拘在了家里苦读,本来以为王明远今日来能解救他出苦海,没想到是来辞别。

  “你知道我父亲有多离谱吗?灾后的当晚,他就逼着我在院子里继续苦读,也不怕房子塌了把我压扁了……”陈嗣倒苦水般和王明远重复诉说着这段时日的艰辛。

  其实灾后刚回府城的次日,王明远就依次去确认过了李明澜、陈嗣、还有柳教谕以及其他同窗的情况,好的是都没有出什么意外。

  从陈嗣处出来,王明远站在清冷的街道上,深吸了一口气。

  还有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处要去——柳教谕的住处。

  然而,他万万没想到,这次辞行,听到的却是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。

第113章 书院没了?

  柳教谕的书房依旧弥漫着淡淡的墨香,只是老人眉宇间比往日多了几分疲惫和惋惜。

  听王明远说明来意后,柳教谕沉吟片刻,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,声音低沉:“明远啊,你来得正好。即便你不来,这两日,老夫也打算让人去寻你。”

  王明远心头微微一紧:“老师,可是有何要事?”

  柳教谕叹了口气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的茶杯:“是关于长安书院的事。此次地龙翻身,波及甚广。书院……唉,那些老房子,多是前朝所建,此次损毁尤为严重。山长的居所直接塌了半边,好几位年迈的夫子也受了惊吓,一病不起……”

  王明远的心慢慢沉了下去:“老师,您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“书院,今年怕是无法开课招收新生了。”柳教谕终于说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,他看向王明远,眼中满是无奈,“经此一劫,修缮屋舍、安抚师生,千头万绪,没有大半年的功夫,难以恢复元气。便是勉强开了,师资力量也大打折扣,于你们这些亟待进学的秀才而言,并非好事。”

  王明远只觉得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,仿佛有什么东西塌了。

  长安书院……他院试之后所有的规划,所有的期待,几乎都围绕着进入书院深造展开。

  他原本计划,从清水村返回府城后在长安书院就读,待年底第一批茯茶的分红到了,就在长安府城置业。

  买座小院,将家人全部接到府城,日后甚至全家定居在府城。

  张家在府城,自己府学的同窗也在府城,柳教谕也在府城,师父也在府城……

  可现在……书院没了?

  一股巨大的失落和茫然瞬间攫住了他。

  眼前甚至闪过一个荒诞的念头,脑子里响起前世听过的那首改编儿歌:“太阳当空照,花儿对我笑,小鸟说早早早,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,我去炸学校,天天不迟到,一拉线,快点跑,轰的一声……学校不见了?”

  这简直……前世小时候的梦想照进现实,荒谬得让人想哭。

  看着王明远瞬间苍白的脸色和失神的眼睛,柳教谕心中不忍,连忙温声安抚:“明远,莫要灰心。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长安书院虽好,但放眼天下,并非顶尖。以你之才,困于此地,反倒可惜。”

  他顿了顿,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,递到王明远面前:

  “老夫为你修书一封,你可持此信,前往湘江府的岳麓书院,不久后正是今年的入学日子。

  你也知暻儿的父亲忝为岳麓书院经义科的副山长,我会告知于他,让他帮你安置好一切。

  岳麓学风鼎盛,远胜长安。你去了那里,方能海阔天空,真正施展你的抱负。”

首节 上一节 93/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大唐: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!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