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武侠修真 > 西游: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

西游: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17节

  姜锋一听,忙不迭地点了点头,眼神亮得惊人。

  那气还没喘匀,嘴里倒先憋出一句:“阿公……这是我第一个病人,我定要照料好了。”

  语声虽低,却咬得极紧,一字一句像砸钉钉,没半分虚头巴脑的劲儿。

  姜义听罢,也没多说,只抬手拍了拍他肩膀。

  掌下是尚未长成的骨头,薄薄一层皮裹着火热,带着点少年才有的燥劲。

  紧跟着,他从袖中摸出个瓷瓶来,通体青白,小巧温润,入手却沉。

  不言不语地塞了过去,只丢下一句淡淡的话:

  “这瓶益气丹,你自个看着用。”

  话音落地,人已转身,背影稳如山,不带半点犹疑,也没回头。

  姜锋愣了下,垂眼看瓶,片刻后拔了瓶塞,倒出一枚圆润饱满的丹药。

  想也未想,便仰头吞了。

  抹了把额角的汗,吐出一口长气,眼神再度望向那片雾气翻涌的林中深处。

  没多耽搁,只略略调息了几息,便提气而起。

  身形一闪,又是一头扎进了那团浓得几乎要凝成水的灵息里头。

  林子里头,两个小的到底是怎么沟通,姜家上下也没人瞧清。

  只晓得那小姑娘进了林子,便似被雾气裹了去,再没出来过。

  倒是姜锋,不多时便回了屋。

  连口热水都顾不得喝,脚下带风,直奔杂物房。

  屋里乒乒乓乓一阵乱响,没一刻安生。

  三下五除二,把阿爷当年盖宅子时攒下的老物什翻了个底儿掉。

  斧头、锯子、刨子,锈得发青的铁件、咯吱乱响的木架。

  一样样全堆在脚边,乱里透着条理,像是要重起家业一般。

  姜亮站在门边,眉头微蹙,看着那堆旧货越堆越高,终于还是开口问了句:

  “你这是想干什么?”

  姜锋这会儿正托着一把老锯子,手指在齿口来回摩挲,头也不抬,语声却极认真:

  “她在林子里舒服些,对伤势恢复也有好处。”

  说着,又抽出根粗绳来抖了抖,像是在丈量什么:“我想在林里,给她盖一间树屋。”

第125章 风雨叩林

  姜锋这话一出,屋里便静了几息。

  李文雅站在旁边,神情带着几分犹疑,语声也压得极轻:“她……说话了?”

  小姑娘自进门起,姜家上下老少,都没听她出过一声。

  姜锋没抬头,手中还搓着那把老刨子,语声低得几不可闻,却掷地有声:

  “她虽未开口……但我就是知道。”

  话落屋中,静得连风穿门缝的声音都听得分明。

  他却像什么都没察觉,起身扛了把斧头往肩上一搭,抖了抖手腕,便朝前山方向走了。

  脚步稳,背影直,浑不理屋里一众人投来的古怪眼神。

  那模样,不像是闹着玩,更像是下了定意,真要去寻木料盖屋。

  姜亮站在屋檐下,望着他那背影,既没拦,也未劝,只摇头笑笑。

  见小儿在屋里炕上翻来滚去,蹦得久了,气息也有些跟不上。

  便一把将人扛上肩头,拎回了老宅。

  天光刚好,院里微凉,便在空地上摆开拳架,手把手教起桩功来。

  那头的姜锋,这回倒真像是鼓了兴头。

  来回跑了不知几趟,斧头挥得有风,脚步踏得带劲,连院子里都添了股子新砍竹木的清香。

  竹料一捆捆运回来,先在山下院子里粗粗扎成板。

  再趁着益气丹下肚,气机提起,一口气便送往那片果林。

  挑了两棵枝叶交错、枝桠盘桓的老果树,借着地势,围了个圈,将竹板一块块扎了上去,勉强搭成个棚。

  手艺说不上精巧,可那手脚却稳当。

  板缝虽斜,倒也没一块是虚搭。

  直忙到浑身汗透,眉间都有汗珠挂着,整个人晒得发红,却不喊一声苦。

  那姑娘坐在旁边,行动未便,也没闲着,拾了把锉刀,细细修边刮刺。

  等到姜锋歪着肩扔下最后一根料时,整张脸已红得跟熟透的柿子似的。

  这才肯退出林来,斧头一丢,手撑膝盖,弓着腰喘了几口粗气。

  喘归喘,眉眼里却还带着一股子意犹未尽的兴奋。

  歇了一阵,气儿顺了,他便又折回家去。

  拎了几卷草毡回来,一张张铺在木棚底板上,边角压得妥妥帖帖。

  连那几根翘边的竹板,也被他拿石头一一敲平。

  毡铺好了,棚子也算有了个模样。

  虽不上章法,看着却顺眼,风遮得住,雨挡得了,敞口朝南,能引些天光入屋,里头倒也不至逼仄。

  他就这么一趟趟地往山脚跑,天色黑透了,雾气起了,才拎着空竹篓回到老宅。

  一身草屑,鼻尖还带着林子里的湿气。

  家人问他,他只回了一句:“先让她将就住着,等我慢慢把那树屋盖齐整了。”

  说得淡淡的,语气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执拗,不声不响,却让人拦不得、劝不动。

  果不其然,次日天光微亮,他又是第一个翻身起了身。

  热粥才喝了两口,便扛了斧头出了门。

  竹篓、锯子、绳索一样不少,脚步风风火火。

  连院里那两窝成天往林子里钻的灵鸡,都被他惊得躲在篱笆外,只敢原地踱步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
  益气丹吃得飞快,才几日工夫,瓶底便见了光。

  姜义虽不作声,眼角余光却始终留着那头。

  心里一记,转头便托了刘子安,又多带了两瓶回来。

  柳秀莲站在屋檐下瞧着,只觉心头发软。

  她那孙儿,手起锯落间,锯屑飞得老远,汗水沿着颈项直淌,后背的衣裳早就湿了个透。

  尤其进了那片果林,每次出来,脸都红得像熟透的柿子,像是从蒸笼里翻滚一遭,连头发丝儿都湿漉漉的。

  她到底是个做长辈的,见不得孩子这般折腾。

  刚要往前迈一步,袖口却被人轻轻扯住。

  回头一看,是姜义抬了抬手,语声不高:“让他自个儿忙活,没坏处。”

  顿了顿,又道:“多盯着些便是。”

  说话的当口,眼角却带着几分打量与笃定,像是早看出了些苗头。

  这大孙儿,天资不差,性子也沉得住。

  只是平日里书卷气太重了些,常年泡在医书丹谱里,桩步拳架却不怎么上心。

  筋骨虽正,气血却薄,气息虽平,底子终归是软的。

  如今倒好。

  一日几趟往那灵气最盛的林子里跑,益气丹一颗颗地吃,人在雾气里头一泡再泡。

  等出来时,脚底下稳了,气息沉了,连那骨节缝里都像添了几分劲,结实了些。

  这般磨下来,不动声色间,气血筋骨,竟也生出些根气来了。

  正是个好时候,趁着这股子兴头,把那点根底打磨打磨,再好不过。

  盖个竹棚是简单事。

  可要在林子里,树杈间、雾气中,稳稳地搭起一间能安身的树屋。

  那可就不是三锯两斧能成的了。

  姜义早早拦了家里人,不许插手。

  姜锋也自始至终一句话没问过人,埋着头,自个折腾。

  日头才冒,林子里便响起了锯声。

  等日头落了山,那斧凿声还在枝杈间回旋。

  果林里头,雾气常年不散,灵息氤氲,除了这一层天成的静,便是他日日夜夜的叮叮当当,不曾断过。

  有时候晨雾未散,他人影已没在林深处;

  有时候夜色已沉,他才拎着工具踱回来,满身的汗味与木屑,脚步虽重,却分毫不乱。

  如此这般,来来去去,整整折腾了将近一个月。

  从一开始每隔半个时辰,就得下山歇一趟气。

  到后来一口气在林子里忙活一两个时辰,也没什么大碍,只是面色有些微红。

  筋骨气息都在忙碌中节节攀升。

首节 上一节 117/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