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128节
杨康沉思片刻,郑重的说道,“父皇,儿臣以为,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隔断长江,防止瘟疫传到咱们这里,其次,北地瘟疫肆虐,明年他们必然缺粮,只要咱们封锁粮食流出,蒙古定然无力南下。”
他的声音不小,旁边的几位重臣也都听到了。
术虎高琪连忙站起来,拱手行礼,“臣为陛下贺,太子殿下思虑严密,若能实行,北地短时间内肯定恢复不了,届时,我大金国一定能打回北方。”
“恭贺陛下。”
他刚说完,完颜承晖,完颜赛不等人也齐声附和。
江南的优势在于人口繁茂,鱼米之乡,如今更是隔断南北,若真的封锁长江,蒙古很难从南方获取粮食撑过灾年。
完颜洪烈坐在御座上,俯视着下面趋炎附和的群臣,微微眯起了双眼,笑着道,“康儿,此策由你提出,那便由你负责,切勿让朕失望。”
“儿臣领命!”
大殿上,丝竹管弦之声不绝如缕,更有吴侬软语的江南女子舞动腰肢,美不胜收,完颜洪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,自他登基以来,无不是宵衣旰食,夙兴夜寐,苦心积虑的筹谋,甚至不惜压上了一切。
现在,大宋被他们打的败退,蒙古困于疫病不能南下,金国总算能喘一口气了。
想到这,他眉头舒展,举起酒杯高声道,“诸君,饮!”
……
院子里,郭靖见到那道身影,身躯一震,连忙上前行礼,“拜见老师!”
苏铭站在凉亭里,打量着远处正在打闹的两个孩童,闻言转身道,“北地瘟疫,你这个汉侯忙的焦头烂额了吧。”
在老师面前,郭靖卸去了身上的面具,苦笑道,“老师说笑了,不过是尽一些绵薄之力而已,但是这疫情反复,我找了许多办法,也难以缓解,再这样下去,恐怕府库里的粮食和药材都要告罄了。”
苏铭看着郭靖成熟庄重的面孔,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给他,“瘟疫无法根治,却能防御,这是防疫之法,来时,我见你设下营地已有类似之法,却不完善,你拿下去细细揣摩吧。”
“老师……”一时间,他竟然沉默了,郭靖没想到苏铭来自己府上竟是为了此事,心中感动不已,眼眶微微有些湿润。
“切莫做此小女儿态,你是一方之主,更是北地汉人的主心骨,此次瘟疫虽是灾难,却也是机缘,你能否把握住就看你的手段了。”
“弟子替那些灾民谢谢老师。”
苏铭微微颔首,“无妨,你先去忙吧,为师短时间内不会走,有空你再来便是。”
他也不是一个拖泥带水之人,此事事关重大,他必须尽早施为,“弟子告退。”说完,他就转身离去。
苏铭的目光随着他的背影离去,最终却只剩下轻叹,面对灾难,个人之力杯水车薪,他也做不到无视,刚刚的防疫之法是他参考后世的手册以及古籍修改而来,只要能少死一些人就够了。
翌日,郭靖召集手下幕府官员,商议防疫之法。
随着他一声令下,洛阳官府就像是一架机器一样运转起来,各级官员奔波劳碌,执行来自上级的命令,各个州府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涌入洛阳。
几天后,虎牢关外的平原上,士兵们穿插其间,他们穿着白色衣服,嘴上戴着白色面罩,提着石灰四处挥洒,河畔,更是有许多锅炉在这里烧水,清洗衣物。
士兵和百姓严禁喝生水和冷食,所穿衣物至少三日一清洗。
一件件举措,有条不紊的进行,刚开始,百姓们以为官府是瞎折腾,那些生病的百姓还被拉出去强行沐浴,营地里也保持了干燥整洁,比军营还干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百姓们发现,身边的人得疫病的人愈发的少了,即便不是暂时还没有能治疗瘟疫的办法,但普通人染病的几率越少,就代表他们活下来的可能就越大。
一时间,营地里的百姓纷纷称赞洛阳官府。
在收拢灾民的同时,郭靖还在河南以及关中进行屯田,继续扩大府兵的规模,没有粮食,什么事都办不成,河北河南的粮食已经毁了,他必须尽快提升关中和三晋的粮产,为未来做准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证明了防疫法有效之后,郭靖二话不说,直接把东西抄录了一份送给木华黎。
相比于他,木华黎才是最艰难的。
大军班师之后,他一直在河北坐镇,竭力遏制瘟疫,奈何蒙古对基层的控制力太薄弱,再加上这次出征失利,各地反叛的苗头日益高涨,为了尽快恢复稳定,他又招揽了许多汉人豪强,许诺他们自治。
他知道郭靖一直在吸纳河南河北的流民,但北地局势糜烂,他纵然想管也管不了,瘟疫给北地带来了巨大创伤,木华黎二十万大军只活了一半,剩下的都在疫病中丧生。
连蒙古将领也死了十几个,损失惨重,他不得不停下脚步,休养生息,这时候,郭靖吸纳流民的举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他减轻负担。
但那些豪强可就不乐意了,人都跑郭靖那里去了,谁来给他们当佃户?因此,他们多次在木华黎面前旁敲侧击试探,却都被他喝止。
在他们看来,郭靖狼子野心,与蒙古迟早会有一战,偏偏木华黎对此置之不理,完全没有想干涉的想法,真搞不懂蒙古人的脑回路。
但他们哪知道,木华黎压根不在乎他在这里的基业,他的心一直都在草原上。
……
时间荏苒而逝,已经到了深秋,距离瘟疫爆发已经过去了大半年,入夏之后,疫病突然得到遏制,许多患病之人竟然无药自愈,感染疫病的人也少了很多。
入秋之后,一场席卷北方的瘟疫已经渐渐走到了尾声,而在后世的史书上只有寥寥几语,嘉定十二年春,蒙古攻金国,军中大疾疫,北地死者过半。
每次看到下面的奏报,郭靖都不禁感叹,当初老师的一份防疫法,不知让多少人幸免于难。
自从苏铭来到府上,他每日都会上门请安,十分尊重,除此之外,时常与他交谈,却不用政事打扰他。
对此,苏铭自然是乐得如此,他送来防疫法不过是想中原大地少死一些人,尽他所能罢了,最终能执行的,还是他这个弟子。
而在这一年里,黄蓉也为郭靖诞下了一个女儿,取名郭蒹葭。
这一日,全真教的丘处机来到郭府拜见。
郭靖亲自会见了丘处机,“道长节哀,马道长仙逝,本侯忙于公务,未能前往吊唁,还请见谅。”
丘处机如今已是全真教掌教,但在郭靖面前态度依旧放的很低,“侯爷日理万机,贫道省得,我师兄在世之时曾多次赞叹,此生能见到侯爷崛起,汉人香火不继,足矣。”
郭靖饮了一口茶,淡淡说道,“此次瘟疫,你全真教出力不少,我都看在眼里,往后,你全真教可在洛阳建立道宫,由侯府向蒙古大汗请求官职,如何?”
“多谢侯爷。”一句话,令丘处机狂喜,这正是他们全真教梦寐以求的事,取得传教的合法性,更重要的是蒙古统治者的认同,那是重中之重。
“小事一桩,不过,丘道长今日前来,想必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事吧?”
第201章 出使大宋,再见洪七公
丘处机扶了下头上的道冠,红润的面庞笑容更盛,“侯爷说笑了,贫道此来不仅是为了侯爷,更为了这北地数百万生民。”
“哦?此话何解?”
“侯爷,明人不说暗话,你现在应该是缺粮了吧,去岁大战不休,又遭逢瘟疫,哪一样都足够让人头疼,侯爷却能稳住大局,实在令贫道钦佩。”
顿时,郭靖神色一肃,朝丘处机抱拳道,“还请道长赐教。”
“北方无粮,唯有南方可求,江南为金人所占,难以得粮,唯有向大宋买粮,只是大宋朝堂不思进取,反而希望蒙古与金国厮杀,他们好隔岸观火,免得重蹈前朝的覆辙。”说到这,丘处机神色也不好看,大宋做的事属实上不了台面,令人不齿。
“贫道希望侯爷能派我为使者,出使大宋,届时,定能让侯爷得偿所愿。”
郭靖惊讶道,“真的?道长有把握说服宋国?”
“贫道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,但七分还是有的。”
郭靖已有决断,当即应下,“好,我答应你。”
……
待丘处机走后,郭靖思考良久,却想不到他哪来的自信能说服宋国卖粮,只得来到后院向苏铭请教,“老师,为何丘道长敢说他能说服宋国?”
苏铭坐在池塘边,拿着鱼竿,神色悠闲而自在,“很简单,大宋皇帝信道,他们畏惧金国。”
“可为何之前我派人与大宋接触,他们却不卖粮?”
他淡淡的瞥了他一眼,“你忘了你的身份?派遣使者团是以木华黎的名义,两者能一样?”
郭靖恍然大悟,面上露出一抹惭愧,“弟子受教了。”
此时,鱼鳔在水中浮动,荡起一圈圈涟漪,“此一时彼一时也,你占据关中,三晋,大势已成,往后积蓄实力,等待天时就能席卷天下,攻灭金国,就算买不到粮食你也能熬下去,左右不过死一些人罢了。”
“为王者,当有所选择,死一个人是一个数字,死十人,死万人也同样是个数字,人力有时穷,不过尽力而为之。”
郭靖苦笑道,“老师说的是,自从打下关中以来,弟子想的愈发多了,顾虑也多了,总想尽善尽美,关中之战尚未平息,木华黎叔父就邀我出兵,我本该推辞,若是缓一年再出征,或许结局就大不相同了。”
“穷兵黩武不是一件好事,尤其是在你根基未稳的时候,关中还有不少地方没有纳入统治,你要面对的敌人可不仅仅是金国。”
“弟子省得。”
……
数日后,蒙古的使者团从关中出发,通过汉中巴蜀,再入江南西路,终至南昌府。
皇帝赵扩听闻全真教道长丘处机在使者团之中,连忙派侍者邀请他入宫讲道,养了大半年身体,赵扩的病终于好了,值得一提的是,他刚好,服侍他的太子就病倒了,在这种情况下,朝野之中太子纯孝之名在南方逐渐传开,算是挽救了一些宋国皇室的名声。
入南昌府的第二晚,丘处机入宫觐见了大宋皇帝。
精致的宫殿里,他见到了赵扩,入眼处便是一位皮肤白净,略有些肥胖的老人坐在蒲团上,他穿着道袍,眉宇间满是祥和。
见到丘处机,赵扩笑道,“久闻全真教大名,朕一直无缘得见,如今终于算是了结了心愿。”
丘处机穿着紫色道袍,头戴八卦白玉冠,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,“官家说笑了,贫道些许名声不足为道,及不上先师万一。”
紧接着,两人开始谈玄论道,丘处机向他讲述全真教的教义和真经,道教南派北派传承不一,再加上王重阳主张儒、佛、道三教合一,“三教圆融、识心见性、独全其真”的宗旨令赵扩眼界大开。
大宋皇帝历来都有修道的传统,赵扩修了许多年,眼界和见识都不是寻常人,一眼就看出了王重阳统合三教的愿望,对此更加上心。
丘处机在宫中待了七天,才被放回。
而大宋朝堂上这些天也争论不休,真德秀与乔行简各执一词,一边觉得应该卖给蒙古粮食,维持宋国和蒙古的盟约,一边觉得应该重新与金国交好,重新交岁币,免去战乱,主张联金抗蒙。
双方在朝堂上争论多日,谁也不服谁。直到内廷之中传来大宋皇帝赵扩的旨意,他们才放弃争论,遵从皇帝旨意,答应卖给蒙古粮食。
随后,使团在南昌府逗留了半个月方才离去。
但丘处机却没走,他随着赵扩一起去了龙虎山天师府。
若说全真教是天下第一大派,执北方道门牛耳,那天师府就是南方当之无愧的道门魁首,全真教传承不过两代,而天师府却有近千年的传承,堪称是根深蒂固。
南张北孔,两大家族,传承千年,香火不断,在这个时代,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。
……
洛阳。
郭靖得到消息,顿时喜出望外,只要能买到粮,明年总算是能熬过去。
然而,大宋虽然答应卖粮,但因为朝堂上对金主和派的阻挠,他们卖过去的粮食都卖的高价,一方面是向金人示好,一方面是想从蒙古身上找补回血,丢了江南,可不仅仅是丢了一块地盘这么简单,那是南方的精华所在,占据了大宋将近三分之一的财源。
不得已之下,郭靖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。
“七兄,今天怎么有空找我?”
洪七公拿着竹杖,腰间系着酒葫芦,浑身破破烂烂,“嘿,你小子倒是过的神仙日子,这好几年老叫花都没找到你的人影。”
“你找我干什么?”苏铭漫不经心的喝茶,目光在他腰间扫过,“咦,你卸任丐帮帮主了?”
洪七公抓起桌上的酒壶倒满一杯,大笑道,“哈哈,不错,我现在已经不是丐帮帮主啦。”
苏铭脸上露出笑容,“恭喜七兄,总算能闲云野鹤,过自己想过的日子,我本以为你不会放下丐帮,你竟然这么快就放手了。”
上一篇:诸天:人在遮天,炼宝成帝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