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玄幻奇幻 > 射雕从收徒开始

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210节

  他的眼神自是瞒不过对方,女子嫣然一笑,来到一旁的软塌款款坐下,声音娇柔,可怜巴巴的看着李密,“李公乃英雄豪杰,不会害怕我一个弱女子吧?”

  李密笃定此女身份不凡,也不敢大意,“你到底是什么人?”

  见他依旧坚持,女子捂嘴轻笑,一颦一笑蕴含着极致的诱惑,“李公当真是半点风情不解,奴家告诉你便是,实不相瞒,我来自圣门,欲要与李公谈一笔大生意。”

  圣门?

  李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,而后恍然,更加警惕,“原来是魔门高徒,在下失敬,你们要谈什么生意?”一般只有魔门弟子才会自称圣门,外人都叫她们魔门。

  “天下。”女子红唇轻启,淡淡吐出两个字,美眸眼波流转,“我圣门欲要助李公夺取天下,这笔生意,可做的?”

  轰!

  饶是李密乃枭雄人物,依旧被震得不轻,天下这二字何其沉重,竟好似谈生意一般被她轻飘飘的说出来,而后,他迅速镇定心神,“敢问仙子出身圣门哪一派?”

  女子听到这话,眸子弯成了月牙,亮闪闪的,“奴家白清儿见过李公,至于我的门派,李公日后便会知晓。”

  “初次见面,我圣门有大礼相送,李公可不要推辞。”

  “哦?洗耳恭听。”

  “我圣门会助李公成为瓦岗寨之主,这个礼物,不知李公可满意?”

  这一刻,李密不得不承认,自己心动了。

  ……

  “师姐,我们当真要扶持这个李密?”

  房间里,白衣赤足的女子立在窗前眺望远方,在她身后,身姿妖娆的白清儿跪在地上。

  女子唇角微扬,清亮的眸子闪过一丝狡黠,“这些时日以来,关中有一句流言,天子季无头,季字无头乃是一个李字,说的不正是李家?慈航静斋想捧李阀,也得问问我圣门同不同意,这世上姓李的可不止有李阀。”

  白清儿立马送上马屁,“师姐英明!”

  “此事务必要快,迟了,你知道下场。”

  “师姐放心,我一定办好。”

  ……

  “师尊,敢问何为剑?”院子里,苏铭正在看书,徐子陵忽然问道。

  苏铭想了一会儿,答道:剑者,心之刃也。

  徐子陵陷入沉思,半晌后回道》“师尊,您的意思是,剑虽是有形,却可为心神之兵刃,可帮助我等破除种种世俗道德和虚妄表象,以气驭剑为凡俗,以神御剑方为高明,真正领悟到此点真谛,由心而生的剑意方可自然而然,纯粹而极致的森寒锋锐神髓,如神兵利刃一般。”

  苏铭愕然,轻轻点头,“以真气御剑,不过是寻常手段,高明剑者以剑意催发剑气,御使剑器,才能真正达到无坚不摧的境界。”

  “剑者,心之刃也,而刃者,杀戮之器也,剑之道,本质即为杀道,此种杀道,可杀生可护道,非为杀而杀,而是为生而杀。”

  在苏铭眼里,最低级的杀戮,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,使之失去精神依托的根本,与此相对,兼有更神秘莫测之法,则为破灭敌人无形无质的精神信念,心若死灰,肉体虽存,却如行尸走肉。

  此二者一实一虚,乃是此世绝大多数武者摧毁敌人的杀戮手段,且无往不利,但世上武者大多数只能做到前者,而后者不仅需要极强的功力,更需要高深的精神境界,一般的先天宗师根本做不到,唯有在先天宗师中走到极高的境界或者是大宗师才行。

  似他,宋缺,乃至于老天师都是这样的人物,当然也不仅仅只有武者才行,民间的大思想家,儒者领悟天地大道,自开一门,精神意志凝一,贴合自然,也能不怒自威,摄人心神,甚至不杀人可诛心。

  似是觉得自己说的太深奥了,他又道,“这些问题对你来说还太远,等你达到先天之境,再悟得剑意,一切答案自然知晓。”

  “多谢师尊解惑。”

  徐子陵似懂非懂的点头,继续看书,这些杀生护道的道理他确实听不懂,相比之下,他从道经中参悟的道理更多,这些东西正帮助他慢慢解析长生诀,转化为他的底蕴。

第288章 佛门对策,亲临茅山宗

  “道友,一路保重!”

  龙虎山下,天师府与一众道人为苏铭两人送行。

  远处,徐子陵一袭青色道袍,眉宇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息,身后背负的宝剑平添了三分锐气,如同剑刃一般锋利,却又不失温和。

  苏铭朝众人抱拳,“诸位道友,后会有期。”

  身旁徐子陵恭敬拜礼,“各位前辈,后会有期!”

  诸位道人拜身回礼,苏铭两人转身离开。

  迎着朝阳,两道身影逐渐消失不见,老天师脸庞愈发苍老,轻捋长须,“有此师徒二人,实在是我道门之福啊!”

  有道人附和道,“佛门欺压我道门数百年,这笔债是时候要清算了。”

  ……

  河东,太原,李府。

  帝心尊者身着黄色僧袍,身披袈裟,宝相庄严,口诵佛号,沉声道,“师妹,南方各个道派齐聚龙虎山,你觉得他们有什么谋划?”

  师妃暄依旧是一袭青色长衫,三千青丝如瀑垂下,美的惊心动魄,她清丽绝伦的眼眸闪烁刹那,低垂眼眉,檀口轻启,“师兄,宋阀尚未有动作,依我看,宋缺应当是和龙虎山达成合作,此事关乎道统之争,我佛门应当谨慎戒备,以防不测。”

  “宋缺,道门……”帝心尊者手捻佛珠,若有所思,随即,他又道,“师妹,此事确实不可忽视,李阀与宇文阀对峙,战事难以推进,依我看,这里的事就先交予我等,你前去拜访佛门内部其他各派,牵连合作事宜。”

  师妃暄目光从帝心尊者脸上扫过,轻点臻首,“就依师兄所言。”

  帝心尊者嘴角微扬,亦是颔首露笑,心中暗道,阿弥陀佛,总算把她支走了。

  然而,他不知道的是,师妃暄的境界已经接近剑心通明,精纯剑心映照下,他的那些心机无所遁形,事实上,帝心尊者用的也是阳谋,明目张胆的跟她争夺话语权罢了。

  李阀已经起兵,背后支持他们的是佛门三论宗,法相宗、华严宗等等佛门大派,他们要钱给钱,要人给人,如此李家才有了起兵的资本。

  这件事本该由他们主导,只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,师妃暄又是世上罕见的美女,李渊,李世民等李家人见到师妃暄就被迷得神魂颠倒,找不着北,借助军政之事屡屡与其接触。

  因而师妃暄也掌握了不少话语权,惹得佛门一众大佬不快。正好,道门异动,正好让她顶上去,事关信仰之争,容不得他们妥协退让,也只有师妃暄出面,才能说动其他派门出面。

  “对了师妹,长生诀的传人现世了,他们已经投入宋阀,未来必是我们的敌人,师妹此次前去,可度他们入佛门,若事不可为,必杀之,不能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!”他手捻佛珠,慈眉善目的面上不见任何狠厉,话语却杀气逼人。

  师妃暄眉头轻皱,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,“师兄放心,我自有打算。”帝心得寸进尺,让她也生出些许不耐。

  帝心尊者似是没有听到,只是点了点头,不复再言。

  ……

  大厅内。

  李渊坐在主位上,望着前来辞行的师妃暄,一脸愕然,“师仙子,你要走?难道是我李家招待不周,唐突了仙子?”

  师妃暄背负长剑,青衫飘逸,“阀主言重了,妃暄在李家住的很好,并没有不适之处,只是有事需要处理,还望阀主海涵。”

  她刚说完,旁边的李世民便出声道,“仙子有何难处,我愿意代劳。”说完,便一脸热切的看着她。

  李建成也出言道,“些许小事交给我们处理便是,何须仙子亲自出面。”

  两兄弟又较上劲了,师妃暄心如明镜,面容依旧平淡,轻轻摇头,“多谢两位公子的好意,只是此事涉及我佛门内部之事,妃暄受师兄所托,不能辜负他的信任,还请公子见谅。”

  李建成与李世民互相对视一眼,露出一抹尴尬没有再坚持了。

  晚上,李家设宴为师妃暄送行,一家子人都出面了,足以表示他们的重视,一女子显然没有这样的分量,但她背后站着慈航静斋,更代表佛门,他们不得不慎重。

  翌日,拒绝了李渊派人护送的好意,师妃暄单人匹马离开了太原。

  师妃暄走后,河东佛门的主导者就换成了帝心尊者,他便改变了进攻的方向,先攻伐河东要地,将太原晋阳等地连成一线,固守这表里山河,再与宇文阀争夺关中。

  ……

  润州句容县,茅山宗。

  茅山奉三茅真君为开山祖师,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,被称为“上清宗坛”,实际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,故名茅山上清宗,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。

  茅山宗自东晋末年开派以来,一直乃是道门盛地,享有“第一福地,第八洞天”之誉。

  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,茅山宗在大隋立朝以来就越发兴盛,与楼观道、天师道并称道教三大道统,香火旺盛,实力雄厚。

  这一天,茅山脚下迎来了两位道人,一青年,一少年。

  苏铭与徐子陵两人踏着石阶上山,茅山山势并不险峻,只有百丈高,却是道教名山胜地。

  “如此气象,怪不得会是上清宗驻地。”

  苏铭观察了山势走向,一缕缕地气升腾,灵秀自然,山上丛林密布,郁郁葱葱,各种生灵栖居于此,和谐而又自然。

  在积金峰中的道宫里,供奉着三茅真君以及陶弘景,葛洪等人的塑像,苏铭给他们上了一炷香,向道宫道士递上名帖。

  那道士看到名帖上的各派印记,人都傻了,恭恭敬敬的请苏铭他们进入静室休息,而后连忙派人告知茅山宗掌教。

  此时,茅山宗主事者名为王知远,也是一位得道高人,素为朝廷敬重。

  大茅峰上,王知远看到名帖,嘴角露出微笑,“他们果然来了,请他们上山一叙。”

  “遵命!”

  片刻之后,苏铭与徐子陵登上了大茅峰,见到了茅山宗一众道士。

  掌教王知远一袭灰色道袍,头戴道观,气质不俗,颔下三寸长须,端的一副好卖相,只是与苏铭师徒两人一比,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。

  “在下苏铭,见过王道友。”

  王知远微微一笑,“苏道友,得了你的消息,贫道就知道你们一定会来。”要想争夺道子,得到整个道门的认可,绝对绕不开茅山宗。

  “这边请!”

  房间里,望着他们别具一格的煮茶之法,苏铭暗自摇头,泡茶之法推广之路任重道远啊。

  王知远亲自为他们倒上茶水,目光落到徐子陵身上,眼神透着惊叹,“你就是徐子陵小友吧?”

  徐子陵抱拳行礼,“晚辈见过王道长。”

  越是看,王知远越是惊叹,眼前的少年就像是一块绽放光华的美玉,灿烂夺目,气质外貌不说,单单就是他那一身后天巅峰的武功就足以让人惊讶,更别说他还身负长生诀。

  “不必多礼,你年纪轻轻就达到如此境界,更应该在山中清修求道,何必跟你师傅趟这趟浑水?”言语中,充满了可惜。

  后天巅峰在江湖上称得上是好手,但要参与争霸天下远远不够,他不忍见到美玉有瑕,甚至夭折,故出言规劝。

  徐子陵略感到诧异,而后一脸郑重道,“前辈之言,晚辈不敢苟同,当此乱世,正是我道门溯本清源,挽救乱局之时,山中清修固然可行,却难得大道。”

  “我辈生于世间,岂能视人间惨剧于无物?又怎么求得了天人之道,于这人间超脱,破碎虚空?”

  王知远一脸愕然,随即大笑,赞叹不已,“好心性,好一颗向道之心。”说着,他又看向苏铭,“道友,你这弟子了不得啊。”

  苏铭亦是轻笑,“天人之道,道从人间来,亦从人间去,山中一隅非人间,红尘乱世有大道,我道门中人便该如此。”

  “说得好,好一句红尘乱世有大道,此语深得我心。”王知远举杯满饮,笑容不断,茅山宗创派祖师陶弘景就是一位大才,也是从乱世中诞生的大才,后世的王重阳亦是如此。

  

  而后,他又道,“道友之意我已知晓,徐子陵身负长生诀,资质心性超人一等,如此人物,未来成就不可限量,他这道子,贫道认了。”

  “稍后,我会择取门中精英弟子与他比试,定下名位,你看如何?”

首节 上一节 210/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诸天:人在遮天,炼宝成帝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