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23节
要在1937年前,环球航运将用全华人的海员,开着船从上海到美国旧金山去,创造这样的历史。
此次长江出租车大出血,不仅捐出15辆卡车(事后直接送给十九路军),还拿出十多万的资金采购物资等,算下来花费了四十万出头的大洋。
如今哪怕战争停止下来,但闸北、虹口、沪南等地区,依旧属于敌占区,且闸北到处是废墟,所以交通只能靠三轮黄包车。
鉴于此,长江出租车的220辆汽车,只能在租界及部分华界运营;剩下的五辆卡车,也组成运输队继续运营。
当然,长江出租车还有足足70多万大洋的存款,所以总资产还是在300万左右。
不过距离投资300万的时间已经达到一年半,长江出租车至今还没有资产增长,接下来也该好好赚钱了。
总不能,到1937年时,经营的本钱都拿不回来,那才是生意上的失败。
其实前面一年半,相当于也赚了五十多万,只不过全部捐出去了。
“华界的经营,我们要马上开始筹备重新开始,首先是租赁或者修建分行事宜,其次再逐步试探性的将出租车派往华界经营,第一时间抢占市场。”
如今,虽然华界很多地方还是敌占区,但日本军队已经不出来扫荡,治安也要陆续恢复。
这个时候畏畏缩缩,反而会丢失华界的出租车市场,自然不划算。
梁孟起点点头,说道:“自3月3日后,我们已经派出人手去各大占领区查看交通路线情况,另外还试探性的派出一些汽车服务顾客,暂时没有遇到危险情况。”
毕竟停战了,小日本也不能再乱杀无辜,毕竟各国记者都看着的。
实际上,哪怕是战争期间,各国的记者都去了战场拍摄;《东方日报》也派遣了战地记者,拍下一些日本人残忍杀害华夏人的证据。
这些东西,陈光良也会让《东方日报》好好保存,将来好捐给国家。
历史不该遗忘。
当然,陈光良做商人,就要保持着务实的精神,他可以选在在未来十五年不和日本人做生意,但日本战败后,该赚鬼子钱的,也要赚。
第242章 深藏功与名
战争停止后,自然是要第一时间统计损失,国家是如此,企业也是如此,个人同样也是如此。
所以最近几天,陈光良一直处于忙碌中。
这不,又召开了‘平安银行’管理层会议,所有管理层尽数出席。
在‘平安银行’的管理层中,是陈光良所有企业中,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,有过留学经验的就达到四人。
包括总经理夏高翔是留英的、协理叶熙明是留日的、项目部经理王亚新是留美的、储蓄不经理秦伯厚是留美的。
后续方面,陈光良会继续加强吸纳人才加盟,前提是平安银行要发展起来才行。
会议上,夏高翔说道:“1~2月,沪市经历一波挤提潮,我们平安银行也损失五十多万的存款,目前存款为340.55万大洋,储备款为90万,贷款为65.22万大洋.”
“一·二八”事变后,上海的金融形势十分严峻,‘平时最有价值之证券及房地产,一时几全失其效用’,金融业的有效运转顿时发生问题。
上海银行业紧急磋商,决定成立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及联合准备库,各行认缴地产、证券、金银等各种形式的4000万元财产作保证入库,委员会发行一种“公单”来救市。
这种公单“足以代替现金,实无异沪市存银,骤增千数百万,风声所播,人心因以渐安”。
这是变相增发货币。
钱庄业紧随其后,先是成立上海钱业特别财产保管委员会,到3月5日止,已有70家同业划进财产共计银2583万两,平均每家36.9万两。
上海银钱业联合准备库在当时起到了“银行的银行”的作用,他们所发行的“公单”等票据缓和了金融紧绌,陷于困境中的同业可以用这些票据贴现,或押借款项。
陈光良说道:“按照这个规模,我们属于挤提较轻的银行。”
夏高翔回道:“是。第一,我们的银行刚开,存款是刚刚吸纳进来的定期,有较高的稳定性;第二,老板你旗下的企业频频捐出巨款,而这些企业又是我们的稳固基石,故信誉度提高;第三,老板你个人的影响力很大,故很多人相信我们平安银行。”
说到底是‘信誉’二字。
当然,在平安银行剩下的340万存款中,陈光良的四大企业就占约90万的存款,他的亲朋好友又占100万的存款,剩下的才算真正的储户存款150万。
另外,平安银行的储备金有90万,即注册资本100万的剩余。
陈光良接着说道:“我们投资的黄金标金,已经增值10%,这笔投资算是比较顺利,同时又能做到稳固现金流的作用,相比贷款更加的方便。倘若这次大量贷款出去,想必会有所损失。”
如今标金已经达到750,而他们吸纳的平均价格才670,故赚了10%以上。
而且,黄金升值,更是比大洋和白银更加‘压箱底’。
听到陈光良的话,众人自然佩服的点点头。
一开始,老板频频谨慎的拒绝贷款,他们还以为老板想将这家银行视为自己的‘提款机’或‘投资机构’;现在看来,老板是对危机有着很高的分析。
项目部经理王亚新,随后问道:“只是如今战争结束,平安银行对于贷款的方案,该是如何?”
陈光良说道:“谨慎一点,但业务正常恢复。此战过后,沪市应该能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,整体经济会持续上涨的。”
固然有‘白银升值外流’的风波,但无需质疑,接下来的近六年是华夏的经济增长期。
王亚新点点头,说道:“好的”
这之间的度,自然由他们项目部来把握,非特殊情况,陈光良不会干预。
接下来,陈光良说道:“贷款谨慎,但我们银行又得发展。如今公债市场虽然已经停盘,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已经有暗盘交易,平安银行也要介入公债的投资。虽然目前所有的公债都调低利息(8厘变6厘),但只要环境稳定,目前比较适合逢低吸入。”
夏高翔说道:“老板的意思是,配置一些公债资产?”
银行配置公债资产再正常不过,所以这一点大家并无太大的意见。
更何况,现在公债仅是面值的4成左右,确实是逢低吸入。
陈光良点点头,说道:“这个配置慢慢的完成,额度可以定在50~100万,视银行存款增加情况来调整。另外,考虑到东三省已经失去,‘整六’、‘关税’两种不予考虑。”
1927~1931年,南鲸政府发行了25种公债,价值10亿大洋出头;当然,原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,要么已经重新合并,要么已经偿还完毕。
所以世面上的公债约为10亿,现在利息为年6厘,故南鲸政府每个月会把600~800万的利息打入公债委员会。
陈光良决定让平安银行投资公债,第一是资产上的配置,第二是公债已经很低。
后续今年不会涨到哪里去,但在明年(1933),公债一定能上涨20~40元(一般面值100,发行价是80左右,目前很多只有二三十左右。)
例如‘18年关税库券’26.5元、‘编遣库券’25.5元、‘19年善后库券’31.7元、‘19年关税库券’35.8元、‘裁兵公债’37.7元、‘21年卷烟库券’28.5元、‘盐税库券’30.5元.
可以说,这些公债仅面值的两三成,仅发行价格的四成。
这个时候不入,什么时候才入呢!
夏高翔随后说道:“好,我们稍后准备投资公债,不过是暗盘,交易有一定的风险。还不知道交易所什么时候开市!”
陈光良说道:“开始预计还有一段时间,不过暗盘吸纳适量的公债,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这个议题算是定下来了。
随后,陈光良又说道:“最近市场发生这样的情况,有人抛银元,而收藏银两。平安银行也要跟进,吸纳50万两的白银,存入保险库。”
目前,100大洋可兑换74两白银。
王亚新急道:“老板,平安银行已经投资150万大洋黄金,又准备投资50~100万的公债,现在又准备储存50万两白银,预计得需要68万大洋左右,而我们的存款只有340万;再加上现在市场资金短缺,我们项目部怕是难展开活动!”
陈光良当即说道:“不要急!第一点,我个人认为——很快全国的资金要大量涌入沪市,以日本退兵为界,市场资金短缺只是短暂的,故我们的存款会继续增长;第二,不要担心我们的存贷率,晚点我将几家保险库存放的二百多万标金凭证,存放在平安银行,作为大股东的担保资产,所以哪怕我们的资金利用率高达90%,也不存在风险。”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震惊起来。
他们知道老板有实力,但没想到老板这么有实力。
一般来说,很多实业家的资产号称千万,但可能100万的现金流都拿不出来,甚至是资产非常紧张——第一是投资太大,第二是固定资产太多。
就好比刘鸿生,成立企业银行的100万资金,都是抵押企业大厦,从上海储蓄商业银行贷款的。
王亚新当即说道:“好的,是我急了点。”
夏高翔当即说道:“我们有350万以上的标金做担保,仅留10%资金正常活动也属于正常。对了老板,我认为应该将公司的储备金,把你手中的平安银行大厦买下来了。储备金不需要了,以标金作为储备金。”
标金就是10两黄金的大黄鱼,确实就是妥妥的现金流。
陈光良点点头,说道:“行,晚点我让长江地产交接一下!”
平安银行大厦的地皮、建筑、税费,加起来约85万左右,平安银行正好将储备金用得差不多。
这样一来,相当于平安银行的初期资本100万——85万用于平安银行大厦、10万用于银行筹备,还能剩下5万。
因为已经吸纳相当的存款,自然就不需要用‘原始资本’来经营了。
平安银行预计在10月份投入使用,哪怕是战争期间,也没有停工。
会议进行得很顺利,大家都有感觉,平安银行今年要迎来更大的发展。
停战过后,陈光良虽然第一时间统计了损失;但想正常发展业务,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主要是上海华界基本都在日本的占领下,其次租界的越界筑路部分也有一些日本海军陆战队。
所以说,整个上海的商业恢复正常,至少也得日本军队全面退出上海。
在3月24日,中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,不过谈判很快陷入僵局。谈判中双方争论之点颇多,而在日军撤退时间、地点问题上尤为激烈。
27日,英驻华公使兰普森对各款提出折衷方案五条。
28日至30日双方连续讨论无结果,会议陷于停顿,华夏遂将上述问题提交国联特别委员会解决。
3月底,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王云五在《东方日报》发表重磅刊文:商务印书馆在1月28日前,已经转移藏书和部分印刷设备,最近之所以隐藏这个事实,是担心这些书籍再次成为敌人打击的对象。经过统计,此次商务印书馆的主要损失为相关建筑物和部分印刷设备,计512万元。
消息传出,整个华夏都为之雀跃。
因为前段时间,包括总司令、蔡元培等人都纷纷谴责日本破坏华夏文化的卑鄙行径,商务印书馆的总损失也定在高达1520万元。
如今战争停止,商务印书馆居然爆出这样一个惊天消息,而且此事瞒过南鲸政府和全国的文人学者。
当然所有人都庆幸是如此,对商务印书馆的‘隐瞒’非常理解,毕竟战争没有结束,一切都有可能。
事情还没有结束,紧随商务印书馆、东方图书馆之后,多达四十多家的工厂也发文感谢‘一封神秘的信件’,避免数十万、数百万的损失。而这些工厂加起来,足足避免了5500万的损失,仅永安的工厂,就减少了280万的损失,包括机器和原材料。
一时间,全国媒体纷纷用‘天佑华夏’来形容,也纷纷去探寻到底是谁给如此多的工厂示警,又如何知道日本会轰炸闸北的。
没有证据,唯有各家媒体刊登出那封机打的信件,大家纷纷拜读这份信。
只见这封信的内容,详细的分析从‘日僧事件’开始,再到‘三友实业社冲突事件’,都是日本为侵略上海制造的事端;同时,日本发起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伪满洲国顺利成立;而确定日本要轰炸闸北的直接证据,则是上海海面上赶来的日本航母。
“这封信当时要是登报该多好,这样损失可能会更低!”
“未必,据说有工厂接到过这封信,但并没有放在心上。示警的人知道,这封信如果登报,可能会让日本人提前轰炸,甚至被南鲸政府问罪。”
“对,写这封信的人,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发展。信中只是说——宁肯小心,也不要事后哭泣。”
责怪的当然有,但更多的人是觉得这封信拯救了不少工厂,也拯救了一些华夏的实业。
陈光良针对外面的舆论,也迅速约见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张元济、总经理王云五,双方在香格里拉饭店的包厢里会面。
王云五一见面,就诚恳的道歉:“陈先生,不是我愿意提前放出这个消息,而是这事已经纸包不住火,被不少股东和员工传播。因此,甚至引来各界的咨询。”
上一篇:重生华娱,95小花养成日记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