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29节
首长点点头,说道:“你们做的好,对外面的记者,要做好舆情管控!”
吴国帧连忙说道:“是是”
接下来,大家考察了洞内的设备。
首长看着电话机上面的赞助,说道:“我记得,当初是陈先生说这些防空洞有很大的隐患,他还从我这里要走一道手谕,说要亲自监督防空洞的设施。”
蒋逵连忙站出来,说道:“是的,宁安基金会先后赞助重庆防空洞60万法币,我们也做了很多改进,包括洞内有电话相通、出口用水泥石子铺上,以及通风口的鼓风机保持畅通等等.”
“若不是人家,你们就闯下大祸了!”
首长哪有不清楚的道理,丢下一句话,便离开。
第二天,报纸刊登了这场灾难,踩·踏死亡人数21人,受伤58人,防空洞的各项设施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,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只是因为防空洞接受了超过一倍的人,洞内一些人煽动起哄,最终演变成恐慌。
这样一来,大家自然将这件事不会怪罪国民政府,反而对其赞誉有加。
至于死亡的人,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真要像前世那样,死亡人数和重庆被轰炸期间的总人数差不多,不成为世界惨案才怪。这也是首长听闻容纳上万人的防空洞,发生大规模骚·乱,死了不少人后,第一时间来到视察。
最后的结果,首长也是非常满意的,他听属下说,如果没有宁安基金会坚持的——通电话、通电、通鼓风机,坚持让防空部第一时间验收,机器工作,那么这次可能死亡人数十倍以上。
虽然有记者拍摄到‘埋尸’似乎不止21人,但有媒体和社会人士猜测,死亡也就差不多100人;而通过相关人士的介绍当时的场景,这个死亡人数是认可的。
更重要的是,通风系统没有问题,人是因为騒·乱引起的,在里面憋了四个多小时,从而造成了情绪上的躁动。
与此同时,大量由‘宁安基金会’捐赠的设备,也被媒体报道出来,一时间让陈光良的名声大震。
陈光良看着报纸报道的死亡人数,也有些错愕,居然还是有不少人死亡,不过想想也就不奇怪了,拥挤进去的人太多,持续的时间太长,必然会发生踩·踏。
好在没有直接窒息的人,这充分说明通风口的鼓风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事实上在他介入时,整个防空洞还没有通电,鼓风机自然也不会有用,按照拖拖拉拉的,前世多半鼓风机因为没有电,再加上部分通风口可能被轰炸而堵住。
“这日本人轰炸,什么时候是个头?”严人美在一旁抱怨道。
她也意识到,宁安基金会这次立下大功,但她已经习以为常,毕竟丈夫的很多‘先见之明’已经说明不寻常,更加让她记住丈夫交给她的一些话。
“应该快结束了,总之孩子们下个学期差不多可以正常上课了,零星的轰炸是有,但大规模的很少了。因为,日本人怕是要向东南亚进攻了,华夏不再是独自对抗日本。”
说实话,夫妻俩对轰炸虽然有些担忧,但更多的是担忧孩子们的安全。
“这是个好消息!”
陈光良笑道:“乐观面对吧,毕竟比起很多人,我们的条件好太多。”
“嗯”
第二天。
陈光良来到督邮街,这里看得出来轰炸的痕迹,好在平安银行大厦未被命中,这大概就是陈光良的运气不错吧。
“老板”
赵铁毅带着几名环球航运的管理层和高级海员,正在等候陈光良。
“好,来了就好,你们的家属呢?”
赵铁毅说道:“一部分到了重庆,还有一部分随后就到,多谢老板的关心。还有部分管理层和高级海员,不愿意来重庆,继续留在香港;我给他们讲,关键时刻可以去澳门,那边也有住的地方。”
“嗯,我们去会议室详细说!”
不一会,大家来到一件会议室,赵铁毅详细汇报了情况。
“.由于欧洲战场的原因,怡和、太古需要船只,所以四艘5000吨的船只,卖出50万美金。这部分资金,由我和吴经理一同前往大通银行,存入环球航运的公司账户上,并转移至美国.”
到处都是钱,只能说陈光良布局先人一步,总归很难亏本。
就拿卖船来说,这四艘船的价值,反而随着战争的原因,价值不跌反增加。如果陈光良不提前卖,差不多会给日本人轰炸掉,或征收掉。
“嗯,这些资金是我们战后恢复经营的本钱,转移至美国就好。”
资金安全方面,由去年从美国深造完成的吴新河和赵铁毅来负责,以企业的名义,自然不担心有人贪污。
随后,陈光良一一询问大家及家属的情况。
这次来后方避难,整体还不到管理层和高级海员的4成(高级海员不少没来),其余人都决定暂留香港,环球航运依旧在香港保留办事处。
留在香港的管理层和高级海员,依旧享受环球航运的福利——员工宿舍、米油资助,没有期限,直到无能为力为止。
而且香港沦陷前夕,陈光良肯定会发电报,让他们去澳门避难,那边陈光良也有一些物业和物资。
总之,陈光良这个老板,早已经为大家想到退路。
“好,你们这次来重庆,也不是没有事业。正好我有两艘游轮,经营着长江上游的旅游路线,你们就去加入。事业虽然小,总部天天在家无聊的好。”
大家欣然应承下来。
他们一到重庆,就已经被安排好住宿和生活,条件也不错,知道就算不工作,老板也会给大家发米油的基本生活物资,养着大家;但大家能找到事情做,自然是最好的。
第一波管理层,已经召回大后方,主要是现在仰光那边的港口,日本人已经相当的霸道,说炸你英国人的船,也就炸了,日本也知道有些船是华人的,不过是挂个旗子而已。
航运早点跑,毕竟都是重资产。
下午,张树年、郭德明等人,陪同陈光良一起到纺织厂去考察。
此次轰炸,新丰纺织又遭遇一些损失,目前职员们正在卖力抢修和组织复工的问题。
张之誉第一时间汇报道:“老板,损失十二台布机,以及200锭纱,其余都抢修回来。”
陈光良点点头,自从轰炸以来,整个重庆新丰纺织厂的开工率只剩下七成,都是炸了就抓紧抢修、挽救纱锭,尽可能减少损失。
事实上,他也明白,重庆的纺织工厂,能撑到1943年也就不错了,因为后期物价蹦的快,再加上国民政府实行物资统一采购、物价统一制定等策略,后方的工业迎来毁灭性的打击。
看着有人在收拾残局,陈光良随即也加入进来,并和一名纺织女工聊起来。张之誉想劝一下,随即被郭德明阻拦。
“女士贵姓”
“啊陈先生,我姓刘!”
“刘女士你好,不要紧张,我和你年龄差不多,不吃人。就是想和你了解一些情况!”
“嗯”
一看这个女工,就估计是从沪市调过来的,至少也是个组长级别。没有这些熟练女工,整个工厂的效率也会降低一些,工人素质就难上去。
“我问一下,以工厂最普通的工人为例,他每月可以得多少薪资和福利,生活有没有困难?”
纺织女工看着陈光良和善的表情,也定下心来,说道:“别的厂工人生活艰难,但我们新丰纺织是可以养活自己,甚至大家都说我们新丰的工人一个人可以养活两个人,因为我们主要是发米、油、布匹这样的生活物资,另外普通工人大概还有10元的现金。”
陈光良并不是来听赞扬的,而是了解管理层有没有苛刻这些底层员工,可不能像国民政府的那些贪官污吏,已经把经济和物价搞的一塌糊涂。
这个月,重庆的中等灿米,已经涨到1斗42元,也就是合到3.5一斤(1斗12斤、10斗为一石);而抗战前夕,一斤米只需要1毛钱。
相当于,米家已经涨了35倍。
如今的100法币,只能购买一包面粉了。
而其它工厂的工人,一个月薪资也就35~48元,相当于就只能买12斤米左右。
而新丰纺织发的米油,都差不多够两个人吃,每年还发布匹,要知道连很多军人都很难换衣服。
拍拍手掌,陈光良随即走到自己高层身边。
“我们要为工人们屯米囤油,同时也能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。当然,米最好是从其它地区运输,集中采购。”
这物价还要暴涨,法币还会继续贬值。
张树年点点头,说道:“这方面我们一直都是集中采购,保证工人的米油供应,增加大家的积极性。”
他们有船、有卡车、有燃料酒精,根本就不缺手段。
毫不夸张的说,这些工厂的管理层,比国民政府的官员,合法收入和福利都高。
“总之,法币还会贬值,生活物资还会涨价,大家要多做准备工作。而且,再过几个月,大批的人口都会来渝,租界和香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。”
他不担心这些属下觉得他是在乱说,毕竟有些事情都是已经有苗头,只是没人可以做到陈光良的果断。
张树年连忙说道:“那是得准备一番,毕竟很多同事都要来了。”
郭德明也说道:“最近就抓紧准备,这一波,确实有很多同事要来渝。”
陈光良点点头,大家都知道他的作风,那就是管理层来了,要保证住房和生活物资。
与此同时,由于他已经将后方工厂的利润,捐给慈善基金,但他当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工人,几家工厂的工人,都享受薪资+津贴的方式,基本都能养活两个人(含自己)的水平。
这一点,已经是国民政府公务员的水平了!
在6月下旬的时候,首长给‘宁安基金会’发来嘉奖令,以表扬‘宁安基金会’对全市防空洞做出的贡献。
现在很多市民都知道,上一次若不是‘宁安基金会’捐赠的各种设备,可能发生更大的事故,后果不敢想象的。
宁安基金会成立半年多一来,捐出巨款的消息,也一直受到表扬。有人说陈光良傻,那么赚钱的工厂居然将所有利润捐出去,那当初何必辛辛苦苦来川蜀建厂呢。
这些人岂知,陈光良那背后的隐藏财富是多么的巨大,当然这些财富都是从投机者手里赚到的。
第334章 大撤退
时间又过去两个月时间,到了1941年8月下旬。
此时,留在沪市的平安银行高层,秘密在会议室开会。
夏高翔当即说道:“老板下达了指示,让我们平安银行以‘资金不足’自我产生挤提事件,并登报,以此将银行储户的资金返还,并准备停业,管理层和职员带着家属,分批到重庆去避难。他说,三个月时间左右,日本要和英美开战,我们平安银行的职员都属于危险处境。而在后方,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住房和福利,养家糊口不是问题。”
众人大吃一惊,随即又逐渐情绪稳定,他了解老板在这方面的本领,判断是绝对不会错的。
事实上,在7月份时,沪市已经有消息——日本和美国要开战,因此众业所的股票也大跌。
秦伯厚说道:“从去年底开始,平安银行逐步将贷款收回,账户上的资金倒是足以应对挤提。”
王亚新点点头,说道:“目前只是有零星债务,我再去催一催。”
夏高翔强调道:“足够支付储户的资金即可,可能一些储户还会选择信任我们,到时候我们给他们两个选择,一个是马上取出,一个是转移至重庆。所以,大家抓紧时间,争取十天搞定这件事,后续,我们还要处理一些工厂的事情。另外,叶经理,你需要亲自去一趟香港,那边的情况稍微变化一些,储户资金可以朝奥门转移,当然还是要安排那边的大部分管理层和职员向大后方撤退。老板说,一定要如实相告那边的本地职员,日本人占领后,势必会在本地烧杀抢掠,现在撤走,还能有渠道,晚一步撤走,那就想走都困难了。”
大家明白,老板是希望整个平安银行管理层和职员,都撤到重庆去。
可见老板对这家银行的重视,因为银行员工至少也是有中学水平的人材,每一个都是将来‘东山再起’的基石。
为此,陈光良已经在重庆准备了大家的衣食住行,接下来养着大家几年都不是问题。当然,陈光良在后方也有那么大的家业,自然会给大家安排工作岗位。
叶熙明点点头,说道:“我会在那边待一阵时间,包括工厂方面,我都会安排好的。”
他本身就经常去香港,和那边的管理层都比较熟悉,做这些事情再适合不过。
夏高翔说道:“嗯,工厂如何安排,老板也做出指示。”
其余高层不用问,也知道,老板怕是准备毁掉工厂,这不由得让人钦佩老板的魄力。
上一篇:重生华娱,95小花养成日记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