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军事历史 > 子不类父?爱你老爹,玄武门见!

子不类父?爱你老爹,玄武门见! 第74节

  “……”

  大帐中群情激愤。

  誓要拿下李广的将军位。

  右将军苏建顶着压力开口了,“上君,李广的将军位,恐怕还不能下。”

  “右将军的意思是?”

  “我朝一生征战却未得封侯的将领并非李广一人,这是一批人,郁郁不得志的人。”

  苏建能从同袍同泽眼中感受到浓郁的不满之意,可还是坚定不移地要说下去,“上君,臣僭越之言,我朝的加官进爵制度,颇有些不合理之处,这使得无数贤臣干将黯然神伤,也为之心生怨怼。

  立国以来,不满的情绪与日俱增,几近到了要爆发的地步,而最直接的质疑,那就是我大汉的皇帝、君主到底会不会用才。

  屈贾谊于长沙,清晁错于君侧,诛主父偃于族……皆功大于过,我朝数帝明主之名因此累受诟病。

  这便是‘杀才’的代价。

  李广、李沮,和死去的李蔡,陇西李氏,总是善于培养才、名,这也使得飞将军之名,中、外妇孺皆知。

  所谓的两线战事,在这帐内的上君、诸位都明白,那是李广在意气用事,但在这帐外,又有多少人不明白?

  李广做了四十载的大汉将军,爱护士卒广为流传,不少将士都愿意为之效死,在李广没有证明名不副实之前,不论是罢将,亦或是杀将,都会被视为上君在有意打压贤才。

  如果传将出去,上君又该如何广揽天下英才,又该如何治理这天下?

  天下臣民对李广无限的同情,淹没了吾等也就罢了,要是淹了上君,这就是天大的罪过了。”

  李广统军,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的军事安排,实是政治考量。

  当初孝文皇帝的时候,天下晏然无事,孝文皇帝金口对李广说:“可惜,你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代,如果是高皇帝的时候,万户侯岂足道哉!”

  孝景皇帝的时候,典属国公孙昆邪也对孝景皇帝说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,自负其能,数与虏敌战”,同样得到了孝景皇帝的肯定。

  总不能到了陛下,到了上君,刘氏四代君主治下,依然没有适合李广的时代吧?

  这要么说孝文皇帝、孝景皇帝看错了人,要么证明刘氏君主不会用人,这两个要么,都不是上君能接受的。

  诸将默然。

  李家人,就像是刺猬,能抓能杀,却容易扎着手。

  “李广的提请,也是有道理的,冠军侯征河西,不能让匈奴单于、左贤王腾出手来支援,冠军侯,这不是卑职不相信你,是为了大军为计,还请原谅。”

  霍去病颔首。

  “那总不能让李广带着万骑去游荡吧?”

  “自然不能!”

  苏建望向了刘据,恭声道:“上君,既然骁骑将军提请分兵,不妨就随了骁骑将军的意,照准开辟东线战场,将东线军一分为三,李广领四千骑,李敢、韩说各领三千骑,分道而行,如此,既能给匈奴左贤王最大程度的威胁,或有不测,也能降低我朝大部损失。”

第117章 流毒

  为君主者,要时时刻刻彰显用人之能,容人之量。

  现在,天下臣民对汉家加官进爵之制,有着无穷的不满,任何一人的死,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过去四十年里,李广的表现是能称得上“干将”二字的。

  “数奇”的命运,更让无数人为之同情,但是,这不能成为否定李广的理由。

  无论李广是何心思提请分军开辟东线战场,都是符合兵法之道的。

  大帐内的人,包括上君在内,对李广的质疑,是担心李广的“数奇”命运再次发动,大败导致帝国轻骑死伤。

  这也是猜测!

  就和李广坚信自己此战必中首虏、封侯拜将一样,属于猜测。

  是未发生之事。

  如果以未发生之事去惩戒一名干将,甚至诛杀一名干将,这不是莫须有吗?

  哪怕苏建也不相信李广能此战封侯,但为了上君圣名无损,不惜惹得袍泽不满也要说。

  不光是说,还提出了解决办法,将李广军一分为三,李广四千骑,李敢三千骑,韩说三千骑,分道而行。

  这样一来,即便李广“数奇”命运再发动,迎头撞上了匈奴左贤王主力,李敢、韩说也能施以援手,或保留有生力量,将损失降到帝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。

  李敢、韩说,两个小将的能力,连霍去病也是承认的,骑战能力突出,既没有李广“数奇之命”,也没有的持才而骄。

  如果上了战场,稳扎稳打,绝对能给予匈奴左贤王部很大的麻烦,牵扯匈奴左贤王,甚至是匈奴单于的部分精力。

  左翼、右翼同时受攻,匈奴单于肯定会先救自己的儿子,即左贤王,如此,也能让卫将军、冠军侯的霍去病彻底放开侧方、后方顾忌,全力清除匈奴右贤王部,打通河西走廊。

  “右将军,这是老成谋国之言。”刘据夸赞道。

  这是大汉将军中少数上马打仗,下马治国献策的人,是真正的双面人才。

  霍去病、公孙敖诸将纷纷点头,右将军之言,在理。

  分军,分的合理,既增加了西线战场的胜算,也降低了可能的损失。

  不过,这样一来,李广的四千骑遇险的可能却大大增加了。

  诸将为那四千骑的性命和命运叹息不已。

  “上君谬赞。”

  苏建不敢受之,再道:“上君,李广那万名轻骑,多出自以前的南军,出征前训才来到的北军,那些将士对冠军侯的严苛军法颇有微词,只是畏惧冠军侯之威才勉强训练,满腹牢骚。

  李广为将,常常阳奉阴违,在冠军侯不注意的时候,降低训练的难度,提前结束训练……”

  霍去病坐直了身体。

  自从进卫将军位,统领南、北军事后,他就经常往返长安南北,在南军大营、北军大营之间奔波,多数时候,他都是为将士们制定好训练要求,然后交给南、北军将去训练,马镫、马掌新式军械训练迟缓,他本以为是将士不适应,不成想,李广在搞阳奉阴违、结好军心的把戏。

  公孙敖、张骞等将也被震惊了,新式军械对骑兵的增强,所有人都很清楚,可以说,这弥补了大汉骑兵和匈奴骑兵之间的差距,是实打实的战力增强,在战场上,战力每强一分,将士活着走下战场的可能就大一分。

  出征在即,训练熟练新式军械的时间本就不多,李广还让将士偷奸耍滑,思睡思休,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做的?

  “所以,李广颇得南军万名轻骑之心。”

  苏建说出了自己的观察,诸将无言以对。

  以前的南军,只负责长安城防务,作为大汉都城,基本没有战事发生,南军将士的懈怠,是众所周知的事。

  突然的出征安排,源于陛下想为李广、李敢、韩说立旗,与太子宫的北军打擂台,北军轻骑数量不够,这才动用了南军轻骑,有着李广的存在,南军轻骑根本没有改变改换思路,也就是没把上战场当回事,累了就休息,困了就睡觉,和驻守长安城时一模一样。

  来到北军后,与北军轻骑一道训练,知道北军将士训练这么苦劳,也见到北军将士整日汗如雨下的模样,稍加对比,怎能不念李广的好?

  问题是,上了战场怎么办?

  训练多流汗,战场少流血,反之亦然。

  “李广军中,许多轻骑心向李广,堪称是李广死忠,有流言说、说……”

  苏建竟有几分说不下去。

  刘据意识到不对,问道:“说下去。”

  “不奉兵符,唯奉、奉飞将军号令。”

  苏建言落。

  大帐内的气势陡然一变。

  诸将这才彻底明白李广在那些偷奸耍滑南军将士中的地位,如此大逆不道的话,都能流传出来,也不知道长了几个脑袋。

  刘据望向了霍去病,君臣兄弟四目相对,顿时明白了彼此的意思,夺取长安城、接管南军军权过于顺利,也就没有对南军中的“流毒”予以大清洗,万万没想到,南军里的山头问题到了可以无视君令、兵符,只认一人的地步。

  “冠军侯!”

  “臣在。”霍去病起身答道。

  “给予南军轻骑校尉择事之权,以营为单位,自主抉择是随李广出战,或是随李敢出战,亦或是随韩说出战。”

  “是,上君。”

  霍去病领命道。

  涉及到立场问题,必须筛选出李广的死忠,那些不忠、不臣之心的将士,上了战场死则死矣,如果不死,也要予以清洗。

  “光禄勋!”

  “臣在。”赵充国恭声答道。

  “大军出征之后,立刻对南军展开清洗,凡有不忠、不臣之将士,杀无赦!”刘据杀意凛然道。

  要上战场的战后解决,不上战场的立刻就要解决。

  南军,是大汉的军队,军中将士不思报国奋战,却想着成为一人的家臣扬名助威,长此以往,这数万大军是朝廷的,还是李家的?

  绝对无法容忍!

  大清洗!

  必须大清洗!

  从上到下,肃清流毒。

  “是,上君。”

第118章 刺驾

  仲春之日,渭水河畔,春波泛绿,杨柳依依。

  大军启程。

  霍去病所率三万轻骑将出朔方郡,李广、李敢、韩说合率万名轻骑将出右北平郡,对匈奴左右两翼同时发动进攻。

  太子储君亲临渭桥送行。

  刘据望着霍去病坚毅的面容,沉声道:“早归!”

  整个大汉朝廷,如果说哪个人是刘据的擎天白玉柱,架海紫金梁,不是母亲卫子夫,不是舅舅卫青,更不是丞相公孙弘,而是大兄霍去病。

  有且只有霍去病会毫不怀疑、毫不犹豫的执行他所有的指使,还能圆满甚至超圆满的完成他的交代。

  如果可以,刘据愿意永远把霍去病放在身边。

  但这是不可能的。

首节 上一节 74/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家父崇祯帝,请陛下称万岁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