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都市言情 > 重回1984赶山狩猎

重回1984赶山狩猎 第23节

  这时候,大叔叹息声,背着锅转身,慢悠悠向前就要走,余秋堂看他走出几米远,突然想到个办法,连忙跑出去拉住他。

  “大叔,你这锅是卖的嘛?”

  “是啊,但是耳朵碰坏了,没人要,”大叔心疼地摸摸锅耳朵,这种手工打造的锅,要成型真是需要千锤百炼,就等着成品后去卖钱,换取生活资本,变成这样,真的是无妄之灾。

  难啊!

  “你看这样行不行,锅耳朵坏了,肯定卖不到原价,我给你出点钱,再给伱点观音豆腐,顺便给你两个腌好的黄鼠,换你这个锅,咋样?”

  大叔怔怔地盯着余秋堂,脑子里估计在反应他的话,想了会才忐忑不安地问:“你说你要这个破锅?”

  余秋堂说锅的时候,有意识规避掉“破锅”两个字,就是希望不要刺激到大叔。

  他心软,看到这种可怜人,就非常难受。

  想到大叔现在没有锅卖钱,可能接下来要难一段时间,刚好家里缺口锅,索性收了大叔的锅算了。

  没有耳朵也没关系,反正也不用经常提起来,他原本打算卖掉小灵猫和神仙豆腐,要去添置一个新锅,这刚好碰到,也算是做件好事。

  “对,没错,我就要你这个破锅,一份观音豆腐,两个黄鼠,你算算我还给你补多少钱好?”

  大叔显然没有料想到还能峰回路转,闻言急忙将背上的锅小心取下来放到地上。

  “你看清楚,这个锅没有耳朵,这边还缺个豁口,你真的要?”

  大叔真是个老实人,遇见余秋堂这样的好心人,就害怕余秋堂吃亏,倒是自己先将锅的实际情况说的清楚。

  若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,即使遇见这种人,肯定会想办法遮掩,巴不得将锅卖出去。

  大叔这副样子,更让余秋堂觉得自己做的对,力所能及的做点小小的好事,也是积德。

  这个年代很多穷人都生活的相当艰难,余秋堂自己就从艰难里经过,而现在又再次重新经受苦难,他能深刻理解,就是锅破这点小事,有可能就是压垮人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这年头,寻短见的人特别多,不仅仅是女的,很多男的也是。

  生活的重担本来就压得喘不过气,无法承受更重的负荷,突然再有挫折压来,可不就容易彻底崩坏。

  他轻轻拍拍大叔的胳膊,温和地说:“嗯,我就要你这个锅,你说说价。”

  大叔这才确定,余秋堂是真的,没寻他开心,立刻反而变得慎重起来,手颤抖着想了想,忐忑地说:“那你再给我4块钱行不行?”

  余秋堂欣慰地笑了。

  大叔没让他失望,真的是个实诚人。

  这个年代一口二尺八的锅,新锅价格大致在九块左右,破掉一个耳朵,若是遇见需要的人,起码卖个六七块没问题。

  这大叔喊4块,肯定是有一番考量。

  “行啊叔,那就这样,你把锅放下,我给你包东西,小伟你帮爷爷包两个黄鼠。”

  “好唻。”

  余秋堂麻利的帮大叔包了一块大的神仙豆腐,要扎口时,又重新打开,帮他再加了一块。

  刚好的小伟也将黄鼠包好了,他便从手里卖神仙豆腐的钱里数出4块钱递给大叔。

  “叔,钱你先收好再拿东西,街道上贼娃子多着呢,可别被顺走”

  大叔颤颤巍巍接过钱,看看钱,看看余秋堂,又看看钱,似乎还无法相信那口破锅真的有人要,他真的卖到钱了。

  “娃儿……”

  “叔,赶紧收起来,小心人盯上。”

  余秋堂帮着大叔将钱贴身装好,又提起筐子上的两个油包纸提到大叔手里。

  “叔,拿着吃吧,路上要小心啊。”

  大叔眼眶湿了,两只手里都提着东西,他便用粗粝如大树皮的手背擦拭掉泪水,颤抖着说:“娃儿,你是个好心人呐。”

  “没事没事,叔,快回去吧,下次卖锅要小心点哦,千万别打了。”

  “哎!”

  大叔也意识到他继续待着,可能会影响到余秋堂的生意,便挤出个慈祥的笑容,眼泪哗哗地走了,一边走还一边抹眼泪。

  余秋堂站在筐前,看他走远,这才叹息声返回筐后面,却看到余小云也跟着抹眼泪,“叔叔,那个爷爷实在太恓惶了。”

  余秋堂摸摸她的脑袋,知道孩子的心思,看到别人恓惶,就会联想到自己,都是恓惶人。

  “小伙子,我能拿这个换一块叫什么来着……神仙豆腐嘛?”

  大叔刚走,一个大姐又凑过来问道。

  余秋堂一看大姐举着个丝瓜挖成的瓢,便笑道:“可以,只能换一块小的哦。”

  “那就小的,我也是想给娃娃尝尝味道~”大姐麻利扯掉瓢上的绳子,估计是个卖瓢的人,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。

  “好,你等等哦。”

  余秋堂帮大姐开始包起来,大姐看在眼里,急忙喊道:“小的,我要那小的,你给我拿错了!”

  余秋堂哈哈一笑,“没事,拿错就拿错了,包都包了,拿回去给孩子尝尝,喜欢吃的话,下次再来我这里买好不好。”

  大姐不好意思笑道:“那好啊,下次一定还来你这里买,小伙子,你真是个好心人,刚才我就站在这里看你,你的心可真善呐。”

  “这不算啥,都是自己做的,来,大姐你拿着。”余秋堂麻利包好,将东西递给大姐,又将换来的瓢放进筐子里。

  物物交换交易,这个年代很常见,主要还是历史遗留问题,当时人们不能出来做买卖,只能用东西从其他人手里换东西。

  现在政策放开,除少数物品,大多数商品都可以自由买卖,但村镇集市上还是保留原来的习惯。

第37章 你还不如我(加更,来点月票吧)

 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人群比先前还要多。

  大概是因为到11点前后,正是附近人们赶集的高峰期,余秋堂的担忧完全是多余,不但神仙豆腐很快卖的只剩下几块,就连黄鼠都早已被拿个干净。

  有个人一口气就拿了三个,说是最喜欢蒸着吃。

  余秋堂来时一颗高悬的心总算放下来。

  万事开头难,有这个好的开始,后面相信会有更好的前景。

  如果能将神仙豆腐做成一个“品牌”,让人们吃成习惯,每逢赶集必然要来吃吃,那他就可以想办法扩大规模,以及积攒豆腐柴的树叶。

  树叶每年从三月份开始发芽,能持续到九月份,然后就会落叶。

  冬天可是吃不到的。

  如果卖的好,那就可以秋天将树叶全部摘好,风干存储起来,等到冬天慢慢使用。

  干的树叶和刚采摘的树叶没什么区别,相差的只是水分,而不是树叶里含有的胶和淀粉等有用物质。

  当然,在集市上销售只是第一步。

  将来他的目标是将这东西送进饭店,饭馆,形成产业链的供应,让更多人都能吃到。

  而他只需要供货便可,这样的话,他就可以不再将时间放在这种事上,而是让三姐和两个娃儿做,固定外送便是。

  要是一直在街道摆摊,能赚几个钱,他好歹是重生之辈,可不能将时间全部浪费在这种过程。

  做不大的事情,就要考虑是否要去做。

  正想着,看到村里一个相熟的邻居停在摊前,说是想让留一份,但是想着拿上不方便,等买完其他东西到时候再过来拿。

  并且先把钱给了。

  余秋堂客气一番,一边和他聊天,一边包着豆腐。

  街道不远的拐角处,陈美娣和王春花站在阴凉处歇凉,看到余秋实手里执着个糖葫芦小跑着回来。

  “那边是在卖啥,那么多人刚才?”

  陈美娣随口问道。

  今天家里事多,出门有点晚,一路上王春花又走得慢,等到街道太阳升得老高,晒的人脸发烫,她还偏偏忘记戴帽子。

  歇凉的时候,余秋实说是跑进去要吃糖葫芦,便给了一毛钱让他去买。

  “是我哥,在卖那个绿油油的凉粉。”余秋实将最后一个糖葫芦填进嘴里,含糊不清地说:“买的人好多啊,我钻在人缝里看了眼,脸盆里还有几块,我哥收了不少钱呢。”

  “你说是余秋堂在卖那个,”王春花一边吐舌头一边用手扇着风,半信半疑地问:“你没看错?”

  “我又不是傻子,难道还连我哥都认不出来,”余秋实没好气的对姐姐翻个白眼,“你不信自己过去看,不过要赶紧,一会他可就卖完走啦。”

  “我才不去,他卖不卖关我屁事!”王春花也翻个白眼,动作和余秋实几乎一模一样,这都是学的她们母亲,陈美娣要是不高兴,就喜欢翻白眼。

  “那个东西这么好卖嘛。”陈美娣也很意外。

  “谁知道呢,不过是吃起来确实还行,清清凉凉的,大夏天最是舒服,这么一说,我又想吃了呢,昨天吃那么一点,根本不解馋。”余秋实舔舔嘴唇,嘴角全是糖葫芦流出的烫,黏糊糊的,像只偷吃的懒猫。

  “伱想吃个屁,那是人家孝顺你爹的,给你吃几口了不起,你还没吃够,要吃的话跟他要去,你是他兄弟,说不定能混一块?”

  王春花嘲笑余秋实,把余秋实可气得够呛。

  “去就去,你以为我不敢,回家我就跟三姐去要,三姐肯定不会拦着我,哈哈~”余秋实说到这里,忽然觉得找到一个好办法,顿时喜笑颜开。

  “看你德性,能不能有点出息,”陈美娣敲了敲儿子的脑袋,“现在我们分家了,你不要有事没事跑人家那里去晃,搞得还以为是我让你去的,丢人。”

  “我不觉得丢人啊,又不是外人,再说了,我又不想分家,都是你们大人逼的啊,”余秋实没听出母亲的意思,还在坚持。

  “我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赶我哥分出去,想想,他要是在家里的话,那现在卖的钱不是有我们一部分,而且我们都可以吃那种凉粉吃到饱。”

  “没出息!”

  陈美娣看了那边一眼,走出阴凉地,开始向前走,边走边想着,那东西到底是什么呢,按理说绿油油的,肯定是加了某种草汁,具体是啥呢?

  那种淡淡的青涩味,好像以前没尝过。

  还有,为什么吃起来那么嫩滑呢,感觉是某种粉,但又不太像。

  回去要好好摸索摸索,就不信,他余秋堂一个不怎么做饭的人都能研究出来,难道我还做不出来。

  哼!

  等老娘做出来,也拿来卖钱,看这个东西生意还不错。

  “妈,我要吃棉花糖!”

  身后余秋实可不知道母亲心里正谋划神仙豆腐的事,看到路边的棉花糖,拉着陈美娣就要。

  “吃个屁!”

  陈美娣一把甩开的儿子,“老老实实走,见什么要什么,我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?”

首节 上一节 23/1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升一级法强翻倍,你管这叫召唤?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