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都市言情 > 旅行从摄影开始

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131节

  年关刚过,钟楼的屋檐上挂满了红灯笼,门洞上面有排水口。

  华夏古建筑的优越,有时候就能从这些小细节上找到,很多公知们都在吹嘘国外有多好多好,就连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都那么坚固。

  他们都应该来看看钟鼓楼。

  我们国家的建筑难道就不坚固了么?

  不仅坚固,而且精美,整体上壮观恢弘,屋檐上覆盖着深绿色琉璃瓦,画栋雕梁,顶部还有鎏金宝顶,有着浓郁的华夏民族特色。

  走进钟楼里面,能看到很多明清时期的家具,不过看新旧程度,这些应该是现代的仿古家具。然后是钟鼓楼的修缮历史,还有一些文物之类的。

  当然了,其中最宝贵的文物就是那个景元钟,多半是怕钟掉下来,所以用了铁索固定住,让这个吊起来的大钟像是做了一个秋千椅似的。

  陈星又去二楼看那些历史。

  周雪研提醒道:“我们现在不去鼓楼的话,一会儿那边的表演我们就要错过了。”

  

  陈星这才看了下时间,下楼朝着鼓楼走去。

  走路十分钟左右就能到鼓楼,他的整体样子和钟楼差不了太多,不过上楼后看到的不是钟鼓楼的历史,而是鼓的历史,还有各种鼓,以及鼓舞。

  楼外面的走廊上放着一排鼓,鼓面上写着24节气,还有一个据说是华夏最大的鼓,看介绍说有1.8米高,看着非常有气势。

  周雪研不时提醒陈星找点去找位置,晚了就只能站着看了。

  陈星也就顾不得再去三楼看文物了,跟着周雪研来到了看表演的地方。

  现在已经坐着很多人了,舞台上还没人,但有很多乐器,比如编钟,古筝,鼓,还有很多陈星说不出来名字的古代乐器。

  刚坐下不到十分钟,就没有能坐下的地方了,而人还在远远不断的过来。

  舞台上的喇叭正在介绍这里的乐器。

  周雪研小声和陈星说道:“要开始了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又过了会儿,几个穿着古装的人走了进来,两个男的,穿的是黑色衣服,还有四个女孩子穿的是红色衣服,都很像皇宫里人才会穿的那种服装。

  男的是敲大鼓和吹笙的,四个女孩,其中一个坐在古筝的位置,另外两个一个拿着萧,另外一个拿着笛子,最后一个跑到了编钟后面。

  现场在他们做好准备后安静了下来。

  最开始响起来的是编钟的声音。

  第一声响起来的时候陈星就很喜欢这种声音了,他没想到看着古朴大气的编钟居然能敲响这么清脆的声音,清脆得就像用筷子敲酒杯一样。

  但音质可比在家里敲酒杯好太多了,并且还有回声,特别悦耳。

  接着,笙箫,笛子,古筝,大鼓,依次加入。

  陈星不知道曲子的名字,毫无疑问的是好听。

  闭目去感受的话,会有一种第一次看西游记,出现天庭画面,然后响起云宫迅音的那种震撼。会觉得,卧槽,这才是天庭应该有的音乐!

  在这里也是一样,当陈星意识到自己坐在一个唐代风格的古楼里的时候,他就在想。

  这才是这里应该有的音乐。

  这才是华夏应该被奏响的音乐。

  既大气,又文雅。

  睁开眼,有蒙着面纱的美女,闭着眼,能听到可以触动心灵的音乐。

  “大国文化啊。”陈星在心里感慨。

  表演的时间不是很长,没有多久就结束了,陈星在这里坐了很长的时间,直到被周雪研提醒,两人才慢悠悠走下鼓楼。

  走出鼓楼的时候,陈星发现鼓楼周围的灯条都被点亮了。

  就和陈星看到古城墙被灯点亮一样,看着在古代绝不可能有的灯条,他却觉得鼓楼的魂在晚上回来了,有了千年传承下来的风骨和神韵。

  陈星本来就是一个感性的人,这时候又感受到了听歌时候的那种澎湃感。

  前面的公路车水马龙。

  古代的长安城,应该也是这样热闹,不然怎么也叫做不夜城呢?

  陈星忽然好喜欢这里。

  也许在若干年以前,在几番轮回以前,自己也是一个寄情山水之间的文人墨客,来到长安,从此就迷恋上了古城厚重的美感。

  于是在心里深处,时时刻刻都期盼着,渴望着可以有朝一日,可以重游故地。

  “走啊?”周雪研的声音传来。

  “好。”

  陈星点点头,深呼吸了一口,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往前走。

  长安一直都在,热闹也一直都在。

  天上皎洁的月亮,照耀过古代长安的繁华,也见证了如今西安的崛起。

第170章 他应该上春晚

  离开鼓楼后,周雪研就回学校了,总不能两天都在外面睡,而且还是一个人睡,那多无趣。

  之后又和乐队的人聚了一次,大多数时候还是自己一个人旅行,除了去了一趟兵马俑走远了一点,其他时间都在西安到处逛,然后又在大唐芙蓉园看了一次演出。

  西安的各种演出真的好多,随时随地都能在各个景点看到穿着古装的人,或演戏,或奏乐。

  街道上经常会走过一些穿着汉服的美女们,有些神态怡然的多半是当地的人,双目有光,并且神态比较活跃的人,多半是游客。

  陈星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,也能看到些弹古筝的街头艺人,以及各大广场,唱秦腔的老年人。

  汉文化,大唐文化,似乎以及融入在了西安每一个人的身上。

  不过,陈星在西安遇到的,让他觉得唱歌最好听的,并不是酒吧的歌手,也不是广场上唱秦腔的老人,而是一个唱着西南不知道什么地区方言的老年街头艺人。

  艺人,传统一点,都是指卖艺的。

  街头艺人,那就是在街头,无论是唱歌也好,跳舞也好,表现自己的任何一种才艺也好。他们用自己的才艺,来换取谋生所需的费用。

  陈星看到的老头就是如此。

  陈星是在大雁塔,走出那一排卖纪念品的小店,快要进园林的地方看到他的,这个老头就是很常见到的,乡下老农的形象,白色的胡须杂乱,带着一个白色的草帽。

  手上拿的乐器好像是月琴还是什么,乐器的下面是圆的,但依旧是拨弹的一种乐器。

  陈星因为比较喜欢古代文化的原因,他了解的古代乐器比一般人要多一点,但也不知道这种乐器具体叫什么,说是月琴吧,又有一种差别。

  他什么也没垫,就这么完全不在乎形象的坐在地上,旁边放了一个小皮包,里面有些零钱。

  “山清水秀太阳高,好呀么好风飘~小小滴船儿撑过来,一路摇呀摇~为了那心上的人,起呀么起的早~也不管那路遥遥,情愿多辛劳……”

  调子是《你知道不知道》的调子,但词不一样。

  陈星一听他唱,就知道这是民间的传统调子,或许你知道不知道,就是借鉴了这首歌的作曲?

  围观的人也不少,不过陈星觉得这里很多人都应该听不懂老人唱的什么。

  本来就是西南地区的方言,老年人唱的声音还不是很大。

  他唱出来有一种看几十年前的内地老电影,听里面的人唱歌的味道,这应该也算一种风格,至少陈星很喜欢。

  陈星继续听老人在这里唱了两三首歌后,拿出手机。

  啊这……

  老人也没放个收款码。

  白嫖不是陈星的性格,听了半个小时总不能什么都不给吧,老人还和他对视了好几眼,笑了好几次呢。

  陈星悄悄退出人群,朝着那边卖纪念品的小店走去。

  这边里面有两排卖纪念品的小屋,各个都和报亭差不多大小,这些小屋有很多卖汉服的,大人小孩的都有,就在大雁塔塔身的围墙外面。

  他到这边问道:“老板,能换一百块钱给我吗?”

  “换零钱啊?不买东西啊?”

  “不买能换吗?”

  “不能,兄弟你到旁边再问问吧,现在都是用手机支付了,我在哪里给伱找一百块钱零钱啊?走吧走吧。”

  “整钱也行啊?”

  “换不了,没有!”

  陈星看了看他店里的东西,全是钥匙扣什么的饰品,陈星确实用不到,他现在出门都很少带钥匙的,在家里的时间又比较短,用不着这些小饰品。

  换了一家店,陈星又问道:“老板,能换点钱吗?我想给那边唱歌的老人一点心意,但我又确实没带零钱。”

  这家店是卖乐器的,老板是个中年妇女。

  “换啥?整钱换零钱?”

  “不是,我微信扫你一百块钱,你给我一百块钱就行。”

  大姐探出头往外看了看,她一直都听到那边有声音,但听不清楚,她店所在的位置也不好看到,现在只能看到人群中有个老头在地上坐着。

  “哎哟,怪冷的。”她说。

  陈星笑着说:“谁说不是呢?不过唱得很好,是个有手艺的人。”

  “唉,有手艺也没用啊,老手艺也赚不到钱啊,行了行了,你扫我吧,顺带帮我也给十块钱,和你一起做做好事。”

  大姐从自己口袋里面拿出一张一百的,觉得不对,又问道:“你是要一张一百的,还是要零钱一百的?”

  “都可以。”

  

  “你给一百呐?”

  “对。”

  她拿出一张一百,一张十块递给陈星,说道:“好孩子,一会儿来阿姨这里买东西,阿姨给你打折。”

  “谢谢阿姨。”

  陈星拿着钱回去了,把两张票子放在了老人的皮包里。

首节 上一节 131/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

上一篇:年代:我有一个小世界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